鄭親王府。
退朝後,鄭親王兼叔父攝政王濟爾哈朗心情複雜的回到王府。
他忽然覺得,這個世界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敵人還是大明,大清和八旗仍在。
陌生的是,大清紮根祖地之外,已經物是人非了,先皇皇太極,逆賊多爾袞、禮親王代善、豫親王多鐸、英親王阿濟格、肅親王豪格、饒餘郡王阿巴泰......
這一個個熟悉的人,都沒了!
有的隻剩下都親王費揚果、逃跑額真阿山這些垃圾貨色,沒幾個老將了。
還有洪承疇、祖澤潤、吳三桂這些反複無常的二五仔。
旗人衰落,漢人崛起,現在的大清,哪裏還是以前的大清?隻怕是空有大清的國號而已。
濟爾哈朗不知道,自己還能將大清這麵大旗扛多久。
想要改變這一切,唯有通過戰爭重新洗牌各方勢力了。
便如當初隋唐兩朝,為了擺脫關隴集團的縛束,主動發起對高句麗的戰爭,以此削弱關隴集團的實力。
上一波戰事,漢軍旗和朝鮮旗損失慘重,給了滿人勢力崛起的時機。
這次濟爾哈朗主動請纓,又將洪承疇拖下水,為的就是破釜沉舟的賭一把。
這是一場國運之賭,同樣也是大清內部洗牌的最後機會!
輸了,大家都完蛋!
贏了,滿人爬起來重新當主人!
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濟爾哈朗目睹了大明的強盛、大清的無奈、滿人的無助,最終確定踏上屬於自己的征途。
他決定放棄穩定舒適的生活,以身許國,再造乾坤!
此次國戰,關係到大清的國運存亡,大清必須傾國一戰!
第二日,濟爾哈朗以叔父攝政王的名義下達命令:滿洲八旗旗丁,全丁而出!
不論披甲還是不披甲,隻要是十三歲以上的男丁,全部出戰!
婦孺也全部隨軍,推運糧草輜重,處理雜事等!
濟爾哈朗的意思很明白,除了孩童,所有旗人都要上戰場,保家衛國,打贏這一仗!
如此一來,此次一共出動旗丁戰兵約四萬人。
濟爾哈朗將盛京周圍道、州的庫存戰馬、武器、火炮等全部裝備八旗軍。
他又從八旗軍中將所有上過戰場的八旗精銳單獨編成一軍,名為八旗師,全師上下一萬騎兵,皆有戰馬甲胄,裝備精良。
洪承疇為了鼓勵八旗軍出征,以皇父攝政王的名義,下令戶部往平壤運送萬石兩米輜重,從速支援!
數日間,整個清國上下到處是一派老送少,子送父的感人畫麵。
二月十六日。
盛京城外的大教場旌旗如海,旗幟不同、盔甲不同的清軍各部兵馬列陣排隊。
四萬滿八旗和五萬漢軍旗列陣教場中,人潮如海,刀槍如林,他們以甲喇為軍陣,又以牛錄單獨列為小陣。
一個個八旗士兵肅然而立,尤其以滿八旗陣列更為齊整,他們都是舍不得派出去的青壯,當然也有不少年僅十三四歲的少年兵。
這些旗丁每個人都頭戴鐵盔,身穿鑲鐵棉甲,有的背負巨大滿弓,有的端著漆黑的火銃。
滿八旗的軍陣中央,是更為精銳的八旗師,他們人人身邊都有戰馬,且個個身體壯碩,身披兩重沉重的鐵甲,防護更加精良。
一萬八旗師騎兵森嚴站立,無形間有一股淩然的鐵血之氣蔓延而開,在莊重的儀式上更顯威勢。
他們是身經百戰的八旗老兵,是整個大清最精銳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