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允彝的奏本到了內閣,引起了一陣轟動。
有閣臣當場就笑罵:“這夏允彝平時正人君子一個,看著挺老實的,怎麼幹出這等事?”
請天子賜婚,整個大明朝近三百年,除了國朝初立的一些勳貴幹過這等事,還沒幾個文官敢這麼做。
然而,內閣將奏本送往乾清宮後,第二天就批紅恩準了,所有大臣都傻眼了。
還能這麼幹?
昭仁公主的婚事,出乎所有文武大臣的意料。
有人知道,陛下這是要徹底改變以往大明公主擇婿的流程了。
以前是海選擇婿,現在是直接挑人!
當初坤興公主下嫁也是,是天子當場賜婚。
現在隻不過是多了個上書請求賜婚的過程,更好看了一些。
一些大臣也開始躍躍欲試,準備也上書摸獎,將目標放在了幾個待字閨中的宗室公主身上,說不定也能討一個公主回家......
不過,更多的人十分理智,知道這等大獎哪是那麼容易中的。
況且天武帝的兩位妹妹,所嫁的駙馬,都不是達官顯貴之後,應該是陛下,或者是公主看上駙馬才示意的。
如果貿然上書請求賜婚,說不定還犯了忌諱.......
更重要的是,天武帝的兩個妹妹都下嫁了,娶其他宗室公主,也攀不上當今天子這條大金龍啊!
如果非要攀,那隻能再等幾年,待大公主成年再出手......
昭仁公主的婚事正在籌辦中,大明也迎來了新的一年,進入了天武十年。
正月初一的正旦朝賀上,天武帝禦臨奉天殿,接受諸王、勳貴、大臣慶賀表文。
在跌宕起伏、紛繁駁雜的十年親政中,朱慈烺采取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從農業、商業、科技、禮製方麵,有效地發展了民生,提高百姓生活水平,鞏固了風雨飄搖的大明江山。
朱慈烺登基親親政後,削奪了文武官員的權勢,實行集權製,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
他一改崇禎朝對武將的猜疑、壓製態度,十分注重籠絡武將,設講武堂等多處軍校,選拔文武全才,製定行軍,整頓軍紀等,又命兵、工二部整頓驛政,以保障驛路暢通。
律法上,朱慈烺修改完善《大明律》,推行恤刑條例,以體恤百姓,完善司法程序。
通過一係列的新政推行,充分體現了天武帝的政治才幹,使他成為明朝曆史上與時俱進、刻意求新、極有成就的年輕皇帝!
無論廟堂之上,還是江湖民間,大明臣民時常在私下評價:時值亂世,大明能出現天武皇帝這樣一位傑出的帝王,無疑是幸運的。
天武帝開創天武盛世的局麵,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甚至有文學家稱之為“千古一帝”,與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齊名。
朱慈烺對此也有所耳聞,他隻是謙虛的笑了笑:“千古一帝,朕受之有愧,我大明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當有人鼓起勇氣詢問還有多長時,隻聽皇帝回道:“待朕踏足歐羅巴,讓整個歐洲匍匐在朕的腳下,便是我大明極盛之時!”
.......
正旦朝會上,朱慈烺宣布,每年正月初四為大明的國慶日,與聖節區分而開。
國慶節通常用來紀念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簽署、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
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聖人節,比如中國曆朝,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一般皇帝出生的日子便是國慶節。
現在的大明,有國慶節意義的便是“聖節”,也就是朱慈烺的生日那,二月初四。
朱慈烺此舉,是為了向臣民們表達,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哪怕是皇帝,也要靠後。
不管死多少代皇帝,國慶節的日子是固定的,除非大明亡了,改朝換代了!
真正的貫徹孟子“君為輕,民為本,社稷次之”的理念,從而增強人民對國家的認可、信賴。
選擇正月初四作為大明的國慶日,自然是因為大明是在1368年正月初四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