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東歸大軍抵達嘉峪關。
北軍都督府大都督楊禦蕃奏報,漠北喀爾喀蒙古三部主動投降,請求息兵議和,三汗皆是綁著藤條在背後,玩起了負荊請罪的把戲,正往嘉峪關趕來,不日就到。
喀爾喀蒙古三部,也就是後世外蒙古的那一片,車臣汗部居東部、土謝圖汗部居中部、劄薩克圖汗部居西部。
他們都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也早在天武元年時,已經進“九白之貢”,表示臣服大明。
但漠北之地,北接俄羅斯,西接漠西的準噶爾部,三部幾乎每年都會收到沙俄與準噶爾的邀請,希望能合夥,也就是率眾歸附。
最終,黃金家族的榮譽,讓漠北三部選擇繼續單幹,遊走在大明、沙俄、準噶爾汗國之間。
天武十九年時,沙皇阿列克謝一世合縱五國的計劃,打破了這一切,懾於沙俄與準噶爾的軍事威脅,三部決定加入這個計劃。
漠北三部共出動了八萬大軍,抄了征北軍的後路,連糧道都截斷了,坐收漁翁之利。
哪知,聯軍這麼不扛揍,在伊犁戰場上節節敗退,連準噶爾主力都被玩沒了。
天武二十年六月,朱慈烺命西軍都督府和北軍都督府,共同出兵十萬,北上滅了漠北三汗。
楊禦蕃親率五萬天雄軍出長城北上,突襲了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不敵,部眾或遭俘殺、或逃散,連黃教領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土謝圖汗之弟)的居帳也遭到衝擊,活佛急急而走。
紮薩克汗部也好不到哪去,被江翥率五萬西軍都督府攻擊,一度強占了汗帳,潰卒部民,彌漫山穀,晝夜不絕。
劄薩克圖汗旺舒克率部敗退,隻得攜帶家眷和牲畜逃往車臣汗部避難,土謝圖汗也隨部東潰。
三位汗王團聚後,第一件事不是吃飯喝酒,而是商量著該怎麼辦。
大明玩真的了,打是打不過了,接下來是投奔俄國,還是投降大明?
汗王牙帳內的環境是輕鬆的,但問題卻是沉重的,三人皆久久不語。
最終,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平靜道:“投降大明!”
天武八年,在西藏固始汗的扶植下,羅桑丹貝堅讚從覺囊派改宗為黃教格魯派,其師傅五世達賴承認其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自此開始了哲布尊丹巴活佛係統。
天武十四年時,羅桑丹貝堅讚回到蒙古傳法,就住在兄長土謝圖汗部的額爾德尼召(光顯寺),逐漸成為蒙古各部的宗教領袖。
哲布尊丹巴活佛表態降明,漠北三汗先是眼睛一亮,接著又再度沉默了。
都選擇對抗大明的了,還能再投回去?
哲布尊丹巴隻是點點頭,平靜的說了一句大家很容易理解的話:“遠水解不了近渴。”
活佛就是活佛,威望還是很大的,三言兩語就搞定了諸部,讓大家鐵了心的投降大明,好好認錯,力求重新做人。
原本楊禦蕃和江翥是不接受投降的,他們奉旨行事,旨意說滅,那就得滅!
然而,恰逢中原黃河決口,造成特大水災,朝廷糧草供應不上,給漠北的十萬明軍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糧草本就不足,朝廷發糧也是先緊著伊犁河穀的天子先來,西軍和北軍兩府將士,隻能省吃儉用,從河套一帶借糧,又打著談判的幌子從漠北三部借來牲畜先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