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眾臣離開後,太子戰戰兢兢地來到朱慈烺麵前:“父皇宣兒臣,不知有何訓示?”
朱慈烺從吳忠手中接過一頁賬單,平靜地道:“長山縣的事,聽說了嗎?”
太子點頭道:“兒臣聽說了。”
麵對英明神武的父親,他不敢有所隱瞞,將派遣李征前往山東調查災情的事情,一五一十的交待了出來。
朱慈烺微微點頭,對太子的實誠還算滿意,又道:“去歲朝廷賑災兩省一共調撥了多少錢糧?”
“回父皇,去歲朝廷一共調撥了銀圓一百五十萬,糧二百八十萬石。”太子回道。
朱慈烺繼續問話:“今歲呢?”喵喵尒説
太子答:“今歲一季,已調撥了銀圓三十萬,糧二百四十萬石。”
朱慈烺從禦座上站起了,負手踱步起來:“今歲一季的撥糧,比五歲一年的相差無幾,是什麼原因?”
太子不暇思索道:“去歲因為西北戰事,全國糧食吃緊,朝廷賑災力度有限,兒臣下旨從海外調撥收購,又以高價收購了本土一些大地主家的存糧,這才使得年後朝廷存糧有所富餘。”
麵對朱慈烺的考較,太子應對如流,顯然是真的認真做事了。
“監國的差事,你辦的不錯,特別對戰事和災情的處理,沒有讓朕失望!”
朱慈烺突然站住了,慢慢盯著太子,淩厲的眼神漸漸柔了下來:“是不是監國期間,壓力太大身體遭不住了?”
從他親征回朝告太廟時,太子暈倒,這些天來太子的精神狀態一直不佳,朱慈烺都看在眼裏。
聞言,太子十分警覺,像是小學生偷偷抽煙被發現了一眼,眼神躲閃,心跳加速,有些手足無措,連說話都不利索了。
“兒臣......兒臣很好,謝父皇關心。”
朱慈烺目光微縮,從這些年的父子交往判斷,太子在說謊。
沉默了片刻,朱慈烺轉移了話題,以拉家常的方式接著談話,太子的緊張情緒漸漸得到緩解。
就在氣氛漸趨融洽時,朱慈烺突然變換了臉色,以嚴肅的口氣問太子:“你覺得楊廷麟此人如何?”
太子馬上說道:“楊太師主管朝廷政事二十餘載,與父皇一同開創了天武盛世,有大功於國。”
朱慈烺接著問:“就這些?”
快速思索了一下,太子道:“兒臣年幼時,父皇曾給兒臣講過曹操的故事,說了權臣亂政的道理,當一個臣子的權力達到一定高度後,便會心生不臣之心......”
“楊太師執掌內閣二十餘載,門生故吏遍布朝野,他雖一心為公,但難免會有小人壞其名聲,如那長山知縣。”
太子頓了頓,繼續道:“兒臣以為,太師已年近七旬,正是安享晚年的時候,不能再因這些飛來之禍而忙的心力交瘁,甚至傷了與父皇的君臣之義。”
太子從頭到尾都沒說楊廷麟有罪,但想讓楊廷麟辭官歸隱的意思很明顯,可以說是毫不掩飾。
朱慈烺嗬嗬一笑,心中暗道:朕這個兒子,不喜歡耍陰謀詭計,起碼不在他老子麵前耍!
朱慈烺的臉色這才好看了點,接著拋出了一個重量級的問題:“如果換掉楊廷麟,你覺得誰能做內閣首輔?”
“首輔更換,得父皇決定。”
太子回答的很理智。
這種國家最高級的人事變動,豈能讓旁人決定?老頭子這是挖坑情人跳呀!
朱慈烺又道:“你覺得楊士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