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冒襄意外搞事情,朝會不歡而散。
冒襄的舉動,讓滿朝大臣看到了皇帝的態度,同時也成了太子黨和漢王黨,展開真正博弈的衝鋒號。
連老死不相往來的冒太傅都以死明誌保太子了,太子黨第一戰神楊士聰立即展開了全麵行動,他鼓動眾臣全力上書為太子求情,想用朝臣們的心聲來影響天心。
為了穩固戰局,順道發揚一下大明文官的不怕死風骨,楊士聰還暗中安排了幾個“死士”,在必要時於午門前跪死,以死明誌,力保太子。
此間,不管明的暗的,所有太子黨一目了然。
然而在官場上,落井下石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太子的敵對,也開始全力上書彈劾太子,連首輔楊士聰也一道彈劾了。
文華殿外,朱慈烺順著片石鋪成的路麵,慢慢走向敞開著的殿門。
隻聽文華殿內傳來了一陣怒罵聲,那是首輔楊士聰的聲音。
“彈劾太子殿下的.......”
“彈劾楊閣老的......”
殿內,一溜書案前,兩名內閣供奉,正在一個唱名,一個分揀奏本。
“這個是支持太子殿下的!”
分揀奏本的官員立即將這份奏本疊到案首的一堆奏本上,那堆奏本越堆越高!
看到這裏,剛才還發怒的楊士聰心情好多了,他將目光從桌案上收回,與內閣供奉周培公對視了一眼,露出了會意的笑容。
隻要支持太子的人多,自己挨點罵又算得了什麼,能笑到最後才是王道!
另一窗前的書案旁,鴻臚寺卿、閣臣方以智卻頭也不抬,心無旁騖地在整理著暹羅國大使館發來的公文,戶部尚書李岩在忙著受災人口安置情況......
突然,一陣橐橐的靴聲由遠及近的傳過來,楊士聰和周培公笑容還未收起,朱慈烺那高大的身影已出現在門邊。
楊士聰連忙站起:“陛下,您這是?!”
方以智及其他幾位在殿的閣臣紛紛站起身來,跟批改作業的老師們,遇到校長視察時的情景差不多。
奏章的挑揀分類工作也應時而停,眾官不分大小,皆躬身作揖見禮。
朱慈烺從容地步入文華殿,楊士聰等人連忙走到一旁,垂手侍立。
朱慈烺的目光掃視了一圈文華殿,很快便射向了那一堆堆奏本。
按照朝廷規製,朝臣的奏本,包括來自全國各地的官員奏章,需先送到內閣,由內閣大學士們用小票墨書進行票擬,把批閱建議寫在紙上並貼在各奏章中,再送呈禦前,讓皇帝禦批裁決。
大明自從廢除了丞相製,就開始搞這玩意了,就是怕皇帝累死。
畢竟之前的工作是丞相這個中間商在搞,要是全攤在皇帝一個人身上,不累死也會對生活絕望。
見皇帝關注奏本,楊士聰連忙走了過去,說道:“啟奏陛下,臣等正在分類歸納官員們支持和彈劾太子殿下的奏本。”
“怎麼說?支持太子的人多,還是彈劾太子的人多?”朱慈烺不動聲色地道。
楊士聰回道:“目前來看,支持太子殿下的人較多,彈劾的較少。”
從他的語氣中看出,此時有些如釋重負。
朱慈烺的目光注視著桌案上那兩堆奏本,它們壘的高高的,似乎不分伯仲,竟是如此的刺目!
他心中暗暗心驚:“想推倒太子的,無非是漢王的人,他的勢力發展的不小哇!”
楊士聰插話了:“陛下,這些隻是部分官員的奏章,還有不少……”
朱慈烺打斷了他的話,淡淡說道:“弄好了遞往乾清宮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