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遠東軍與吳三桂主力大軍再次邂逅,雙方對峙於金城河。
上一次二人初遇時還是在三個月前,吳三桂禦駕親征,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先行盤踞幾處兵家必爭之地。
吳三桂坐鎮中軍,周軍兩戰兩勝,大創遠東軍,一戰大敗前鋒大將朱大能,斬殺遠東軍兩名團總,遠東軍營壘被衝垮。
最後還是徐明武親自率軍救援,及時接應了敗退的朱大能,被迫退兵五十裏外,搞得朱大能差點自殺謝罪。
吳三桂首戰,給遠東軍以嚴重的軍事打擊,讓徐明武緩了一個多月不敢與其交戰。
後來兩軍再次對陣,徐二玩了陰招,設伏布置了機槍陣,又出動了空中編隊,才把吳三桂引以為傲的鐵騎引入峽穀給打廢了。
吳三桂受挫後,為了保存嫡係部隊,不再派自己的精銳出戰,一直讓其他後娘養的小弟去打頭陣,如王進寶、孫思克、王輔臣等人。
這些小弟顯然不是徐明武等人對手,遠東軍的這群高級將領,包括搞後勤的南欽璃,沒一個善茬,幾人圍在一起一合計,損招層出,吳三桂的小弟們根本招架不住,一個接一個被遠東軍收拾了。
到了徐明武與吳三桂第二次對陣時,明周兩軍的兵力已趨於平衡了,明軍的軍事力量要力壓一籌周軍。
由於叛東立國已經經曆了大半年的戰事,新朝初立,百廢待興,又跟遠東軍打了大半年,吳三桂深感兵力、財力嚴重不足。
更可氣的是,遠東軍又搞了這個招降政策,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也紛紛離心離德,各有圖謀,大周王朝的處境岌岌可危。
八月初五,徐明武略事休息,騎馬出營查看敵情。
沿河駐防的遠東軍將士們,見總督大人親臨,立時高聲歡呼,響徹十裏連營。
徐明武打馬來到前沿,一手按著冰涼的劍柄,一手舉著望遠鏡,觀察著河對岸周軍的布防。
但見吳三桂的大軍依山傍水下寨,鹿砦壕溝,遍布陣前,把整個軍陣圍得如銅牆鐵壁一般。
最重要的是,周軍的營寨上豎起了寶扇龍幡,說明吳三桂的“聖駕”就在其中。
觀察半晌,徐明武不由得讚歎一聲:“吳三桂這廝果然有治軍之才,隻可惜他不走正路,不學好偏偏學人家造反當皇帝!就他那副高齡,造反成功了能幹幾年?”
周圍諸將哈哈一笑,嗤笑之語不絕於耳。
“秦時月,我軍的武皇炮都拉上來了嗎?”徐明武問。
秦時月在馬上欠身回答:“回總督大人,我軍五十門武皇炮全都布置完畢!隻等大人一聲令下,頃刻間將賊軍營寨轟的灰飛煙滅!”
沒等徐明武再說話,周軍營寨突然響起了三聲炮響,高大上等幾十名護衛“刷”的一下,圍在了徐明武周圍。
徐明武不禁一笑:“哎,瞧你們那緊張樣,老子又不是皇帝,沒那麼金貴。”
“大人,是吳三桂那老賊來了!”有將領大叫道。
徐明武放眼一看,隻見寶扇龍幡遮天蔽日而來,吳三桂果然在一群將領護衛下,緩緩來到河岸邊。
諸將齊齊看去,年輕的小將們人人激動,對麵的大爺可是教科書中的人物啊,今日可算親眼所見了!
徐明武打量著吳三桂,滿臉白須的吳三桂同樣遠遠地隔河打量著他。
遠東軍護衛如雲的氣勢中,人群中那位三十多歲,儀表堂堂的年輕人,氣度非凡,想必就是大明的駙馬都尉、遠東軍統帥徐明武了。
吳三桂猜出了他,便在馬上高聲叫道:“大明駙馬,別來無恙啊!”
麵對這個成名已久,名氣蓋過三皇五帝的大漢奸,徐明武十分鎮定,冷冰冰地對吳三桂回道:“千裏剿賊,怎會無恙?”
吳三桂沒料到,姓徐的小子居然如此無禮,不給麵子,頓時白眉一皺。
他強忍著不快,耐著性子道:“徐老弟,話不能這麼說,古人雲,識時務者為俊傑,儒生俗士,才不識時務,你我都是當世俊傑,當惺惺相惜,不如我們化幹戈為玉帛,就此聯手,橫掃天下,共創天國?”
徐明武一愣,沒想到這家夥竟反招降他。
“真乃天下奇聞!”
徐明武譏笑道:“吳三桂,你不過是皇明之罪臣,清東二朝之反賊,無君、無父、無廉、無恥之輩!也配與我稱兄道弟?”
周軍眾將見狀,紛紛策馬上前喝罵:“放肆!”
“大膽小兒!怎敢君前無狀!”
徐明武哈哈大笑三聲,高呼道:“君前?不過一漢奸逆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