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黃昏歸家(1 / 2)

元一方丈的禪房在院子的最深處,門口種植著一顆濃密茂盛的菩提樹,樹影斑駁,鳥鳴陣陣,樹蔭底下坐著一個身著簡樸袈裟的老和尚,正是元一方丈。

他正在焚水沏茶,清幽的茶香縷縷傳來,在炎熱的夏日帶了沏人心脾的清涼,明心和尚恭恭敬敬地對他行了一禮,“方丈,女檀越已經帶來了。”

元一方丈這才抬起頭來,目光清亮悠遠,仿佛蘊含著無盡的佛道似的,澄明透徹,對著元意含笑地點頭,“女檀越,許久不見。”

元意雙手合十,尊敬地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小婦人有事相求,打擾方丈靜修,還請方丈見諒。”

“女檀越不必見外,不凡坐下與老衲喝一杯茶。”明心和尚已經離開,元一方丈示意讓元意坐下,他則是慢悠悠地把洗茶的水倒出,重新執起煮開的水注入茶葉,幽幽的清香再次傳來。

元意屈膝而坐,看著元一方丈悠閑自在的動作,近日浮躁的心漸漸地沉靜下來,臉上不由帶上了真誠的笑意,“方丈佛心澄淨,氣息寧和,讓人見之忘俗。”

元一方丈但笑不語,按住茶蓋把碧綠的茶湯緩緩倒出,再倒進茶杯,遞了一杯給元意,元意道了謝接過,慢慢地呷了一口,清冽味甘,餘韻悠長,頰齒留香,不由讚道,“好茶。”

“女檀越佛緣深厚,奈何紅塵過重,才不得靜心。”元一方丈突然說了一句話,竟是在回答元意方才的感慨,他重新替元意續了一杯茶,慈眉善目,“女檀越若是有空,不妨偷閑與老衲飲茶論佛。”

元意立馬就明白了元一方丈的意思,感激地點了點頭,“多謝方丈點化。”

兩人沒有再說話,而是安靜地喝著茶,涼風陣陣,仿佛整個世界都寧靜了下來,元意渾身放鬆,像是經曆了一番透徹的洗滌一般。直到元一方丈出口詢問,才想起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不知女檀越此行有何求?”

元意恍然驚醒,在元一方丈善意的目光中,說道:“不知方丈是否有空,小婦人想讓方丈您出關講法,替百姓祈福。”

她的心中有些忐忑,因為元一方丈已經潛修多年,宣講佛法也大多是門下弟子進行,之前先皇曾想讓他進京覲見都被拒絕,她可不覺得自己的分量比先皇還重。

出乎意料的是,元一方丈竟然痛快地點了點頭,“女檀越慈悲為懷,實乃大善。”

元意詫異地看向元一方丈,有些反應不過來,大約是知道元意在想什麼,元一方丈的眼中閃過一抹笑意,沒頭沒尾地說了一句話,“道一師弟與老衲相交多年。”

她恍然大悟,難怪當初審問峰頂寺一案時蕭恒能夠把元一方丈請出來,原來是托道一禪師的福,想來元一方丈也是看在道一禪師的份上才答應她這個請求。

“方丈慈悲,功德無量,小婦人在此替晉陽的百姓謝過方丈。”

總算了解了一樁心事,元意心情大好,開始和元一方丈討論佛法,她前世研究佛法多年,有所心得,與元一方丈討論起來更是毫無障礙,更難得是兩人的觀點大約相似,互有裨益,一場論法下來,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不知不覺之間,太陽西斜,已經有了昏黃之光鋪灑,臘梅在一旁提點了一句,“夫人,天色不早,該回去了。”

元意這才恍然驚覺,與元一方丈對視一眼,俱是大笑,她雙手合十,輕笑道:“方丈,看來我們隻能下次再論道了。”

元一方丈意猶未盡,隻能遺憾地點了點頭,“老衲三日後開壇講法,女檀越告知百姓就是。”

元意再次道謝,才帶著臘梅辭別元一方丈離開。

此時天色已經昏暗,本來寬大清淨的院子更加悄然無聲。大概是為了追求趣味天然,院子是最外圍的房間,舉目可以看到外邊的青山綠黛,鬱鬱蔥蔥的奇木橫斜搖曳,若不是有圍牆遮攔,差點就讓人以為身處於最奇妙的大自然之中。

正是百鳥歸巢的時候,樹上停了不少鳥雀,吱吱喳喳地每個停歇,元意的目光掃過,突然一凝,驀然地停住了腳步。

“夫人,怎麼了?”

臘梅差點就撞到了元意,疑惑地問道,然而許久沒有得到回答,便看向元意,循著她的目光看去,頓時驚呼出聲,“是……是表少爺。”

隻見在圍牆外邊最高大的一棵樹上,健碩粗壯的樹枝上站著一個青衣飄蕩的男子,他全身都籠罩在夕陽的昏黃之中,五官俊逸出塵,目光正是朝著元意的方向看來,沉靜悠長的視線在黃昏的侵染下似乎帶著某種悲傷和淒涼的觸感,讓人的心弦顫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