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灤州改編 上(1 / 2)

這邊閆若曦將灤州抄得底掉,那邊朱慈烺也沒閑著,他正苦苦思索著,怎麼將新軍進行重新編組。

現在,新軍的騎兵,完全按照闖軍老營的編製和人員進行運轉。他暫時讓李世威統領騎兵。

而步兵更混亂,完全是在放羊,根本沒有編組。

這樣的隊伍頂多算一群散兵,是沒有戰鬥力的。

對於新軍,朱慈烺準備參考明朝的軍隊編製,再吸收後世的做法,進行改良,形成一道優於闖軍和清軍的強軍。

在反複對比一個時辰之後,他設計出了新軍的編製。

十人為1什,設什長1名,副什長1名,戰兵8名。

每3什,為1個隊,設隊長1名,副隊長1名。

一個隊共32人。

每3個隊為1個哨,設哨長1名,副哨長1名,哨教導員1名,親兵3名。夜不收1個什,共10人。一個哨共112人。

在哨以上實行四四製。

4個哨為1個營,設營長1人,副營長1人,參謀3人,營教導員1人。此外設置親兵1個隊,夜不收1個隊,炮兵1個隊。

一個營共550人。

4個營為1個團,設團長1人,副團長2人,團教導員1人,參謀10人(其中參謀長1人)。此外,設置親兵1個哨,夜不收1個哨,炮兵1個哨。

一個團共2550人。

4個團為1個旅,設旅長1人,副旅長2人,旅教導員1人,副教導員1人,參謀30人(其中參謀長1人)。此外,設置親兵1個營,夜不收1個營,炮兵2個營。

1個旅共12435人。

4個旅為1個軍,設軍長1人,副軍長3人,軍教導員1人,副教導員2人,參謀50人(其中參謀長1人)。此外,設置親兵2個營,夜不收2個團,炮兵2個團。

1個軍共61097人。

後世有個說法,什長是軍隊之母。大到軍隊的作風,戰鬥素質,小到兵士的思想、紀律,都由什長直接管理。明軍每個什,隻設什長1人。這個安排是有很大問題的。

什長是要拿著武器衝在第一線的,而且大多數時候還要帶頭衝。戰死的幾率極高,而一個什,什長戰死了,就會出現潰散的局麵。

朱慈烺在這個基礎上,增設副什長1人,就是要增加基層軍官的數量,將新軍的根基夯實。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嘛。

而且,增加副什長這個職位,要選拔戰鬥素質高的人員,這樣也能為普通的新軍樹立一個念想,努力訓練,爭取盡快出人頭地。

之所以在哨以下實行三三製,是因為在這個時代,哨很少獨立出去作戰,沒有單獨遇到敵軍的壓力。而實行三三製,每個軍官管理的人員相對較少,便於指揮。

在哨以上實行四四製,是因為營以上作為戰術單位,將獨立禦敵。假如一個營去駐守一個小堡,若是實行三三製,一個哨守一麵,剩下的一麵怎麼辦?不能讓參謀們去防守吧!

若是實行四四製,一個哨頂一麵,一切就迎刃而解!

新軍的另一個亮點是,在哨以上設立教導員崗位。這類似後世的政gong幹部。在得到的後世記憶中,朱慈烺知道一件事情,軍隊有信仰,作戰才會有力量。

關寧軍單兵的作戰能力,在明末這個時代不輸任何的強軍,但是他們為何遇到韃子,就淪為逃跑軍呢?當然是沒有信仰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