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宇明的媽媽和奶奶離開的早,剩下父親和爺爺,明三個男還有一個常年在外地讀書的姐姐一起生活.姐姐上大一了,主要車費和學費太貴,農村家庭供養兩個孩子念書非常困難,姐姐一年隻有中秋和春節才回來,平時上完課,需要去勤工儉學.
端午當然要吃粽子的,離宇明家500米的隔壁村,王家的奶奶給宇明家帶來了一籃子粽子。
王奶奶包粽子手藝一流,挑選的粽葉厚薄均勻,成色又好,而她綁紮粽子的手功又挺獨特,粽身橫著纏上五圈蘇麻細繩,在粽子頂部壓下葉頭,從前粽身朝向頂部將麻繩往後收緊,再從後往前壓住粽身五圈的橫線,從頂部再繞下來。在粽身後麵打個活結,緊實的粽子就好啦.保證不漏米,又水煮的均勻可口.
王奶奶家和爺爺是世交,這段交情算起來要從宇明爺爺奶奶算起了,當年王家是貧下中農,日子過得特別窮苦,常常沒飯吃,爺爺經常無償救助王家老小.從此結下了深厚的情義.自從李奶奶,李媽媽走後,王家老人經常過來李家看望三爺孫,也會給他們洗洗衣服,偶爾王家媳婦也幫忙.
每一年過年過節也當親戚一樣走動,今年又送來一籃子粽子,當然啦,李家會作糯米糍粑,也是年年送給王奶奶這邊很多.這次隨著王奶奶來的還有她的孫子,他叫王林鬆,之所以名字這麼多木,皆因林鬆小時候難養,家裏老人選了一顆非常挺拔又蒼勁的鬆樹,拜為林鬆的保命樹.在西南農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鬆樹上麵綁著紅帶子,樹下還有紙錢燒過留下的紙灰渣.就是這個意思.
林鬆相貌堂堂,中等身高,和宇明同歲,宇明比林鬆大二個月.兩人一見如故,非常投契,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宇明比較瘦高.長相清俊斯文.林鬆偏黑健,宇明偏白秀.
“你在哪個學校念書啊?以前竟然沒見過你,可惜了這11年呀!”林鬆說道.
“是的呢,以前常來你奶奶家裏玩,怎麼也沒見過你呢?”
“我以前隨媽媽在隔壁霧峪縣那邊的遲迢村.這一兩年爸媽才一起搬回到老家來.”
“這樣呀,怪不得呢,不然咱兩早已一起長大啦,”宇明拍拍他的肩,望著林鬆道:“我在鎮上七洞學校六年級上學,你呢?”
林鬆回:“我也是啊,你在幾班?”
“我在一班,我在六班呢.好啊,咱兩以後就一起去上學,放學啊.”“好嘞.哈哈哈!!!”真好啊.
能認識這樣一位好朋友,宇明真是滿心喜悅,關鍵林鬆和自己喜好相近,性格又互補.兩人霹靂吧啦的聊個不停,恨不得一股腦把肚子裏麵的話都一兩天聊出來.
“林鬆,帶著宇明過來奶奶這裏,該吃飯了.”
“嗯好的奶奶.”
宇明這次和爺爺父親來到林鬆家裏作客.林鬆爺爺,奶奶,爸媽都在.一大家人其樂融融.隻見桌上擺上了一大盆香噴噴的土雞,土雞和金黃的土豆搭配得色香味俱全.然後又端上來一盤用豆豉翻炒的回鍋肉,豬是王奶奶家自己喂養的,土豬肉的香味那叫一個絕,保證吃一次,盤子都想舔幹淨.
這道菜特別的在於這種農家作的豆豉,味道醇厚,回味無窮,再和土豬肉一起翻炒,起鍋前一分鍾加上點大蒜苗再提鮮.哎呀,味道巴適[1]的很喲.王奶奶是個製作豆豉,豆瓣的能手,王媽媽又極其會作菜.每次去王奶奶家撐飯吃,宇明飽得都快走不動了,奶奶才會特別開心,要是不吃完奶奶作的好吃的,就不放他回家來.
這個時節,四季豆正是最好吃的時候,足夠嫩,又足夠脆,奶奶總是會在每一年端午煮上一鍋四季豆.四季豆水煮的話不能煮太久,煮到看到顏色從深綠色變成淡綠色,變色了半分鍾後就得停火,瀝幹水撈起來.
吃這道菜,奶奶會作一碗蘸水-也叫牛滾水[2],蘸水用一級黃豆醬油加上油辣子,再加上蒜泥,些許薑沫,當然了花椒粉也是需要的,然後再撒上一些小蔥花.用筷子調開這些調料.四季豆蘸水就成了.醬油是宇明爺爺作的,爺爺很擅長作醬油.爺爺也是個能吃會作的老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