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京裏的封賞(1 / 3)

沈柏被葉明山客氣的請出了府衙。

他雖然沒衝沈柏發脾氣,但也對沈柏相當不滿意。

他年紀比沈柏大不少,又在遠峰郡做了這麼多年的父母官,遠峰郡存在多少問題他比沈柏清楚得多,如果能改變,他早就想辦法改變了。

現在沈柏一個小年輕跳出來跟他說要改變,他隻覺得是天方夜譚,尤其沈柏還是個從南襄來的女子。

她什麼都不了解,有什麼資格在這裏指手畫腳?

葉明山的反應在沈柏的預料之中,沈柏並不生氣,從府衙出來,帶著小七小八慢吞吞的往家走。

葉明山之所以改變不了遠峰郡的現狀,因為他隻是一個小小的郡守,而且早些年先帝受瀚京那些世家大族的牽製,根本沒有精力管理這裏,越西又經常侵擾,能活下去已經很不容易了。

但沈柏和他不一樣,沈柏背後靠著的是顧恒舟,是國公府、相府,甚至是那位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

隻要她想,且願意努力做一件事,十有八九都是能成的。

沈柏底氣足,她不怕得罪人,但得罪人並不是好的做事方式,拉攏人才是。

偏見已經根植於這些人的骨血裏,單憑她三言兩語、一兩日的功夫是扭轉不了的,沈柏不會和他們正麵交鋒。

回到家,沈柏寫了封信讓人送到漠州。

來遠峰郡的時候,她在漠州歇了一日,聽城中人議論。玄音現在的生意做得非常大,已經是漠州數一數二的大富商。

遠峰郡離漠州最近,沈柏想問問玄音有沒有什麼適合漠州的發展模式,跟他取取經。

信送出去後,沈柏成日沒什麼事也都在城裏城外轉悠。

轉了幾天,沈柏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遠峰郡大部分土地都是慌著的,即便是種,也隻是種一點應季果蔬。

邊關的氣候雖然幹旱少雨,但也不是不能種糧食,這種耕種模式,委實浪費土地。

顧恒舟休沐的時候,沈柏也跟他說了這個情況,顧恒舟比她更了解情況,這是數十年前留下來的規矩。

數十年前,遠峰郡曾失守過一次,那一次正值秋收,越西人攻占遠峰郡,盡情屠殺城中將士和百姓,用他們的血肉澆灌土地,收割了他們辛辛苦苦種下的糧食。

靠著那些糧食,越西的兵馬差點跨過北橫山,直指瀚京

後來奪回遠峰郡,這裏的百姓便不再種糧食,隻種應季的果蔬,這樣即便是有敵軍攻來,也隻會給他們留下一座空城。

這個規定一直沿襲至今,城中百姓所需的糧食大多數是根據每家每戶的人口有定額的,如果不夠,再以低於市場價不少的價格去商鋪買。

這些百姓也算是和鎮北軍一起在這裏守衛邊關的,朝廷給他們一些優待也是應該的。

但這些人不需要勞作,時日久了,總還是會有問題。

沈柏想起之前遠峰郡被越西侵襲,她和葉明山一起組織城中人遷移到漠州,有很多都不願意離開,想來其中還有這一部分隱情。

遠峰郡雖然不及漠州繁榮,但隻要待在這裏就基本不愁吃喝,一旦去了漠州,就得靠自己的雙手勞作度日了。

當初做出這樣的決定,是考慮到要打仗,還有各方麵的因素,現在昭陵的國力已經一點點提升起來,越西人短時間內也不敢發動大的戰爭,這些人再這麼無所事事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要鞭策已經習慣遊手好閑的人動起來。遇到的阻力會更大,一不留神說不定會引起民憤。

這是最壞的結果。

沈柏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不管做什麼都要更謹慎才行。

接下來幾日沈柏還是如常在城中轉悠,入了夏,天氣慢慢熱起來,人也變得倦怠,日頭毒得讓人不敢出門,沈柏在家中宅了兩日,意外聽見小七說有人來訪,連忙收拾整齊去前廳,一眼就看見一位穿著鴉青色繡七彩錦鯉長衫的男子坐在屋裏。

男子身量頎長,周身氣質寡淡沉靜,乍一看跟不染俗世的世外高人。

沈柏大步走過去,笑道:"回個信就好了,怎麼還親自跑一趟?"

玄音笑起,起身先恭恭敬敬行禮,說:"草民拜見夫人。"

"別整那些虛的,快坐快坐。"沈柏滿不在乎的擺擺手,玄音坐下,接著她剛剛的問題說:"本來一接到信就該過來的,花了點時間處理手頭的事。"

"你有什麼好點子,在背後出謀劃策一下就好了,你現在名下那麼多生意,來這裏一趟又要急匆匆的離開,也太累了。"沈柏還是覺得不劃算,玄音說:"那些生意不是我一個人做起來的,不過是頂了個虛名罷了,離了我也不會出什麼問題。"

玄音很有自信。

他現在和上次沈柏見到他又不大一樣了,不僅沒了那股子風塵氣,還有了運籌帷幄的自信篤定。雖然隻是經商,卻不比那些那些身處高位的人差。

他都這麼說了,沈柏也不再客氣,如實說:"我要請你幫忙的事是塊非常難啃的硬骨頭,你若是真的能抽出時間,就在這裏多留些時日可好?"

玄音說:"我讀了你寫的書信,你要做的事,少則要三年五載,多則要數十年。"

顧恒舟要一直在這邊戍守,沈柏當然也能豁出數十年的時間來做這件事,沈柏早有心裏準備,對玄音說:"你放心,我最多留你一個月,隻要你幫我理點思路出來就行,以後有什麼事我寫信問你就好了。"

玄音沒急著回答,低頭喝了口茶,說:"草民已經讓人去打聽宅院準備買一個,夫人可能要受累,日後多見草民幾次。"

沈柏被驚到,詫異的問玄音:"你在這裏置辦宅院做什麼?"

玄音放下茶盞,掀眸,眸光明亮的看著沈柏,說:"夫人要做的事,利國利民,可流芳百世,草民原本隻是天地間的一束蜉蝣,如今也想鬥膽,蹭夫人的名義,讓自己的名字能鐫刻在史書上。"

當年若不是沈柏,他隻是漠州城裏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倌,除了整日強迫自己笑著跟人逢場作戲,落下一身病,根本不會有現在的舒適愜意。

現在沈柏有需要他的地方,他自然要不遺餘力的幫她。

沈柏被玄音的果斷鎮住,好半晌才找回自己的聲音,訥訥的問:"所以你方才說的處理手頭上的事,是把在漠州的生意全推了?"

知道沈柏在擔心什麼,玄音笑著說:"也不是全推了,就是找了信得過靠得住的人看著,我每月少拿點分紅就是了。"

沈柏這下放心了,摸著下巴說:"這裏也都是信得過的人,你不必有什麼顧忌,這些時日我在城中轉了轉,發現不少問題,反正你的宅子還沒買到,就先住這裏,我與你好好說道說道。"

玄音沒意見,跟著他的小廝幫忙把行李搬進客房。

玄音的行李不多,隻有三個箱子,其中還有兩個箱子是給沈柏帶的禮物。

也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都是漠州城裏這兩年出的新奇小玩意兒,還有一點果脯。

沈柏看著這兩箱東西心情有點複雜,這人怎麼和顧兄一樣,都還把她當成幾歲小孩兒來對待?

玄音在顧府住下,沈柏難得找到個可以商量的人,把憋了好些天的話都倒出來,玄音話不多,大多數時候都安靜聽著,隻在沈柏說得口渴的時候幫她添一點茶。

遠峰郡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沈柏之前的信裏隻說了一部分。通過這幾日的深入了解,才發現有多困難。

玄音不是神,不能聽了沈柏一番話就知道事情該怎麼解決,不過他也沒表現出氣餒或者沮喪。

當初他在漠州隻有沈柏給的一百兩銀子都能走到今天,如今揣著比當初多十倍百倍的銀兩,最後的結果當然不會差。

接下來幾日沈柏就天天跟玄音在城裏城外轉悠,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他們也要把遠峰郡徹徹底底了解完了,才能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

然而沒等兩人弄出什麼動靜,城裏先有了不好的傳聞。

沈柏和玄音忙著正事沒太在意,翠娘再次氣勢洶洶的衝進府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