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先定十分之一個小目標(1 / 2)

前世打遊戲,寫小說都沒賺到錢,全部都是網上搞投資掙的。

遊戲水平太菜,當不了主播,pass!

寫小說寫了兩部都撲街,還被讀者老爺吐槽,拉出來鞭屍!得了,小爺不伺候了!這輩子不寫了!

那還是繼續網上搞投資吧,上一世接觸網絡在線理財是在大一下學期,也就是在2014年年初,不算早也不算太晚,但是該抓住的機會一個也沒抓住。

2013年,小螞蟻推出了餘額寶,引領了互聯網在線理財的潮流,可以稱之為互聯網金融元年。

隨後,各種寶寶類理財雨後春筍似的冒出來,在線理財平台一度多達五六千家。

不像O2O團購“百團大戰”,在線直播“千播大戰”那樣,贏家通吃絕大部分份額,一條賽道容不下太多創業者。

互聯網+金融,這條賽道夠廣夠寬,萬億級別的市場。記得重生前的2019年,在納斯達克,紐交所,港交所有一二十家互金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獨角獸級別,即市值10億美元以上。

互聯網銀行,互聯網券商,互聯網保險,互聯網理財,互聯網貸款等等行業都是有不錯機會的。

其中最暴利的肯定還是網絡貸款了,當代年輕人的口號是什麼?

“萬物皆可分期”

“駕校培訓分期”

“機票分期”

“旅遊分期”

“整容整形分期”

“車險分期”

“3C數碼分期”

……

捋了捋思路,張益達發現2013年可以說是遍地都是機會,任何一個互金細分領域做好了,都是可以單獨上市的。

前世到了2019年那會兒,他時常懊惱錯過了太多機會。賺了點小錢就沾沾自喜,在一些互金大佬麵前就是個笑話。

2017年畢業那會兒,互聯網金融領域被監管卡得很死。基本上國內存量市場都在萎縮,都在轉型。

因此,剛畢業的他也就隻有放棄這行了。再加上家裏的飼料廠也出了點問題,所以畢業後直到2019年一直在主持家裏的飼料廠工作。

但是,關於互金領域的消息也一直在關注。比如,某某公司納斯達克上市融資數億美元,某某公司入股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入股民營銀行,還有出海東南亞,非洲,拉美,在當地市場迅速發展成市場份額第一。

這些消息無一不吸引張益達,讓他對互金領域蠢蠢欲動。可是礙於家裏的飼料廠事業麵臨轉型關鍵期,另外還有互金創業的時間窗口已經錯過了。

最終結果就是這樣,張益達滿懷遺憾地告別了互金行業,沒有進行創業。

前世大二上學期也就是2014年的時候,張益達偶然接觸到了平安陸金所,平安集團旗下的互聯網理財平台。

陸金所當時在做新用戶拉新活動,新用戶注冊投資一塊錢就贈送500元的無門檻投資券。再把500元投資券投資出去一個月,一個月到期後連本帶息可以取出500元本金加投資收益。

張益達在網上看到了這個消息,自己也去嚐試注冊投資了一下,花了一塊錢賺了五百塊。

這一切都很吸引張益達,他很想搞清楚這裏麵有什麼道道。是平安撒幣嗎?還是說互聯網公司為了拉新用戶已經補貼得傷心病狂?

再然後,就慢慢入坑了互金圈子。

最開始是自己注冊各個平台成為新用戶拿獎勵,再到跟平台合作幫他們拉新用戶賺取推廣費。

就這樣,一筆合作幾千幾萬的,三年多下來也攢了六七十萬。談不上有多大成就,也算是給大學生活加了點調劑吧!

因為還要讀書,課程也很繁重。張益達前世想過大學裏創業開一家公司,專門給各大平台做推廣。還想過做個網站,給各大平台導流,收廣告費。

還是因為上學的問題,兼職做怕做不好,也沒有創業經曆。到底是太年輕,也就眼睜睜錯過機會了。

有一家類似的公司叫融361,成立於2011年,號稱移動金融智選平台,提供貸款、信用卡、理財等金融產品的搜索比價及申請服務。

前世大學期間想創業,最想模仿或者說對標的就是這家公司。後來這家公司也於201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了,市值最高達到了35億美金。

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前世大學期間搞互金一直單打獨鬥,所以也沒做出點什麼名堂。

如果自己這時候就做一個網站出來跟融361一起打擂台。不求幹掉對手,自己在這塊蛋糕上麵切下一塊份額是很有希望的。

不出意外的話,融361現在應該已經B輪融資三千萬美金了,由紅杉資本中國領投。明年還有淡馬錫領投的C輪6000萬美金。後年還有雲鋒基金的10億人民幣D輪融資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