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失手竟成千古恨(1 / 2)

在說那個悲劇之前,還得羅嗦一下。

當時的蒙古人,特別的崇尚武力。孩子五歲就學騎馬,十歲後開始學箭。每年都有騎馬、射箭、摔跤三藝比賽,不論貧富一視同仁,奪冠者被稱為“無敵英雄”,成為部落老大麾下猛男係列的勇士。尚武之風很可能源自古代戰爭。當時的蒙古高原上戰火彌漫,部落間動輒揮刀狂砍,血流成溪,一切都要靠武力說話貴族子弟受到的啟蒙教育是:我們的特權,源自我們的部落。如果部落被吞並,我們就會淪落為其它部落的奴隸。強大永遠能看到清晨的太陽,弱小就會墜入黑暗的深淵。所以這些貴族子弟打小就在長輩的安排下,開始騎馬射箭了。平民家的孩子更不敢偷懶。他們付出的血汗決不會比貴族子弟少。因為他們所受到的教育更直接,更有說服力。在他們剛能被扶上馬背的時候,就會有人告訴他:作為男子漢,你遲早是要上戰場的,要想活著回來隻有一條路,那就是砍死所有麵對麵的敵人。

給孩子上這堂課的通常是孩子的父母。如果是父親,他就會驕傲地亮出身上的疤痕,以自己的切身之痛讓孩子感受戰爭的殘酷;如果是母親,那就說明這個孩子的父親已經陣亡了,母親流淚的訴說當比任何說教更能震撼兒子幼小的心靈。受這種環境的影響,當時的孩子不論貧富都箭不離身、刀不離手。鐵木真兄弟也是這樣。尤其是他的二弟哈撒兒,素有神箭手、大力士之稱。關於哈撒兒的箭術,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一個被成吉思汗打敗的小國家的可罕,答應給他一箭之地。哈撒兒奉命射出這一箭。他把弓從早上一直拉到中午,這才把箭射了出去。那個可罕手下有個千裏眼的人。此人隨箭望去,見箭還在呼嘯而飛,絲毫沒下落之意,不由大驚。天啊,再這麼飛下去,整個國家都給別人了。他忙彎弓搭箭,把哈撒兒射出的箭射落在巴拉克湖。由此,成吉思汗的疆土伸展到了巴拉克湖一帶。

當然,象很多傳說一樣,這個是不足信的。但也有直接的證據,得到分封後,哈撒兒給自己的部落起名“科爾沁”。“科爾沁”在蒙語裏的意思就是“拿弓箭的人”。想來哈撒兒的箭術真的是相當厲害的。哈撒兒、哈赤溫、鐵木格、別勒古台,都是哥哥成吉思汗彎弓霸業中的中堅力量。隻有別克帖兒,很可惜地少年身亡。而殺他的,正是他自己的哥哥——後來的成吉思汗鐵木真。那是這哥們在十三歲時幹的一件讓他悔恨終生的傷心事。關於鐵木真殺弟弟一事,史書上隻是如實敘述經過,至今未見有關評論。也許對成吉思汗來說,少年時期熱血衝動、殺害手足,可能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和悔恨。也許是出於對成吉思汗的崇拜和敬仰,蒙古人很少談論此事,就是偶爾提及也不做任何評價。如果他的這個弟弟一直活下去,很有可能成為他最得力的左膀右臂。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兩點可以看出別克帖兒也是個非凡的人。一是他肯定具有非常強壯的體魄,否則怎麼能從比自己還大的鐵木真兩兄弟手中搶奪東西呢?二是他不怕死,在被兄弟殺死前,他顯得非常鎮定和從容。可見他也是牛人一個。

悲劇是為填飽肚子而引起的。

有一天,鐵木真這哥們與弟弟合撒兒,和同父異母弟弟別克帖兒、別勒古台四個人一起釣魚。後來不知是鐵木真還是合撤兒釣到一條銀光閃閃的比較大的魚兒,很久也不見魚上鉤的別克帖兒和別勒古台紅了眼,跑過來把魚搶走了。

鐵木真兄弟散開腳丫跑回家對老媽說:“媽媽啊,我們釣到一條大魚,卻被別克帖兒和別勒古台搶去了。”

老媽聽後很傷心地說:“孩子們啊,你們都是一個父親的兒子,而且他們比你們還小,可能還不大懂事,怎麼能這樣說他們呢?就讓著他們一些吧!我們現在是除了影子之外,沒有別的朋友了;除了牛尾巴,再沒有鞭子了。你們不團結,我們怎能向泰亦赤兀惕人報仇啊?為什麼你們也像以前紅美人母親的五個兒子那樣地不合睦?你們不能再這樣啊!我不是經常講五支箭束的故事教育你們嗎,你們怎麼都把我的話當著耳邊風呢?”

鐵木真、合撤兒又繼續控訴說:“以前有一次我們剛射到一隻大雲雀,也是被他們奪去了。今天又搶我們的魚,這怎麼能在一起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