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滅乃蠻部落
1204年孟夏4月16日紅圓月日,既望之時,鐵木真汗舉行了莊嚴的出征祭旗儀式。這個“旗”稱為“禿黑”,是鐵老大家族的旗幟,旗邊綴有九角狼牙。牙端懸有九條白色犛牛尾(但據蒙古的傳說,懸的是九條棗紅馬尾)。在信仰薩滿教的人們心中,這種祭旗儀式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因為這種軍旗是該部族的保護神的附身之處,因此出征前要莊嚴地祈求保護神在戰爭中保佑攻戰順利。
祭旗儀式結束後,鐵木真一聲號令,全軍啟動,溯克魯倫河穀而上,潔浩蕩蕩向西進發。者別和忽必來二人為先鋒官。大軍穿過上克魯倫河地區,進入上土拉河流域,接著進入鄂爾渾河流域和杭愛山山脈東部分支地區,順利抵達撤阿裏之野(即“驢背草原”)。
這片草原是一片丘陵起伏的地區,即使到六月中旬,人們仍能感覺到春天的氣息,至少在上土拉河沿岸是如此。在這片草原上,所見皆芳草,百花點綴。那金燦燦的是十字花科和毛莫;那呈凝重的淡紫色的是百裏香、輪鋒菊或鴦尾屬;那潔白無瑕的是繁縷;那天鵝絨般灰白的是火絨草。真是五顏六色,斑駁繽紛,足以賞心悅目,爽人精神。
從土拉河南岸到鄂爾渾河南岸,丘陵連綿不絕。這些丘陵皆呈圓形突起,因而這片草原有驢背草原之稱。
過了這片丘陵地帶,在多爾澤格根佛教寺院附近,是一些成線向排列的山丘,然後是生有矮樹叢的沙丘,最後就是作為鄂爾渾河門戶的杭愛山脈山梁分支。
蒙古大軍先頭部隊剛過“驢背草原”就發現了乃蠻人設在杭愛山上的觀察哨所。原來,在蒙古軍隊抵達鄂爾渾河時,乃蠻部塔陽汗也率領軍隊從阿爾泰山地區進發到了杭愛山山區,在那裏安下了營盤。
兩軍相對,交戰在即。
開始,乃蠻人信心十足。他們俘獲了從蒙古軍中跑出的一匹瘦馬,便大笑說:“哇噻!蒙古軍隊的戰馬這麼瘦骨嶙峋的,還敢跟咱們打仗,這幫文盲死定了!”
蒙古軍隊的馬還真的是很瘦,他們從哈拉哈河流域到杭愛山,長途跋涉,嚴重消耗了馬力。同乃蠻軍隊相比,鐵木真的軍隊在數量上也是處於劣勢,因為,應塔陽汗之邀,鐵木真的所有宿敵都趕來為乃蠻人助戰了,從而大大增強乃蠻軍隊的勢力。前來給乃蠻人助戰的有:蔑兒乞惕部首領脫黑脫阿別乞;少數拒不服輸的克列亦惕人(以阿鄰太石為首);斡亦刺惕部首領忽都合別乞;頑固不化的紮木合;朵兒邊、塔塔兒、合答斤、撒勒隻兀惕等部之殘餘。總之,所有新近之殘兵敗將,所有頑固敵視鐵木真的家夥,此時都聚集到了塔陽汗周圍,企圖東山再起。
這時,鐵老大率大軍已經到達撒阿裏川。得知這個情況,他立即與眾部下商量對策。
部將朵歹扯兒必勸他務必小心謹慎,這哥們說道:“我們的軍隊在數量上居劣勢了,而且長途行軍來到這裏,真的是人馬疲憊,不宜速戰速決啊。我看可以先駐紮在這裏,好好休整,等到人馬體力恢複,再修理他們也不遲。為了迷惑敵軍,咱們就在白天多多立一些假人在草叢中;在黑夜呢,叫每人各燃篝火五堆,讓敵人懼怕。乃蠻軍勢力雖然很大,然而他們的主帥塔陽汗為人懦弱,未來沒有出過遠門,更沒有經曆過戰陣。我們現在用許多火堆來嚇唬嚇唬他,那家夥肯定認為我軍兵多將廣,怕得龜縮著不敢來進攻咱們。這樣拖延一番,咱們戰馬吃飽喝足。然後再如此如此……我軍再乘著他們混亂而大舉進攻,直逼敵人中軍,那時,就可以揮著大刀像砍瓜果一樣砍他們腦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