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雁門關?”,在長安的衛青同樣知道了匈奴人率大軍攻打雁門關的消息,沒想到這次匈奴人竟然換了攻城點,從之前的代郡換成了雁門關,變得十分的狡猾了,看來伊稚斜和軍臣兩個人經過了兩次失敗之後,狠狠的吸取了教訓,這準備做得相當的充分。
這個時候,霍去病和薑鴻也來到了衛青的身邊,他們自然也是對匈奴人兵發雁門關的這件事情上了心,酷暑時分,兩個人就在猜測匈奴人會在秋季有所行動,看來猜的沒錯,隻是漢武帝沒有將這地點算準確,才導致雁門關的失利。
而匈奴人對雁門關的戰術還是采取跟打代郡時一模一樣的戰術,率軍奇襲雁門關,出其不意,殺其雁門關千餘人之後,火速撤兵,等李廣率軍趕到的時候,匈奴人早就跑遠了,隻留下了一灘鮮血,一堆屍體。
看著漢人的屍體躺在雁門關的城門前,李廣的憤怒已經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地步,伊稚斜和軍臣兩個人簡直就是欺人太甚,殺了雁門關千餘人,又灰溜溜的跑了,李廣此刻憎恨著自己的無能,在這一刻,李廣發下了血誓:“如若有一天,再遇這些化外蠻夷,定讓他們粉身碎骨!”
單於王庭內,現在伊稚斜和軍臣們又在大口的吃著羊肉喝著烈酒,這日子簡直是快活似神仙,今夏秋時節,一破代郡,擄掠千餘人,二破雁門關,殺戮千餘人,可以說是狠狠的挫了漢軍的銳氣,不過他們可並不打算就這麼結束,對漢王朝的報複,尤其是衛青,他已經讓匈奴人兩度受辱,而且這兩次報複,根本就跟衛青沒有多大的關係,不戰勝衛青,在伊稚斜和軍臣的眼中看來依然失敗。
於是一場更大的陰謀正在單於王庭當中悄悄的策劃著,而且在大帳內的都是匈奴高級將領,可見對這件事情看重的重要性,而他們所商議的內容,無非就是給漢王朝更大的打擊,比如給漢車騎將軍衛青來一次血的重創,讓他敗在匈奴人的大刀之下。
與此同時,長安城內的皇宮也是一陣騷亂,連續兩次被匈奴人重創,爭強好勝的漢武帝怎麼可能受得了這種屈辱,想要調遣大將出征,確不知差遣何人?衛青大病初愈,不宜出征,為防雁門關一帶再遭匈奴襲擊,特令飛將軍李廣駐守,以防匈奴來犯。
可是的心裏漢武帝不知派遣何將出征,但他卻是一心想戰,不願受此屈辱,可是有些人的態度可不一樣,甚至有人在大殿上向漢武帝提出來了求和或者聯姻的方法,來避免漢匈戰爭的爆發。
此時的武帝意氣方剛,讓他做這種事情,他可幹不出來,更何況匈奴人欺壓漢人已久,若不給匈奴人慘痛的教訓,恐怕日後匈奴人會更加的無法無天,要是率軍攻進了長安城,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因此對匈奴人的政策絕不能忍讓。
看著龍椅上武帝一臉的陰沉,眾人的騷亂在這一瞬間戛然而止,大家都隱隱的感覺到觸犯了龍威,現在可不敢再多說一句話。都開始擔心起自己頭頂上的官帽還能不能夠保住了,這個時候隻有衛青站了出來,對漢武帝說著。
“皇上,今夏,伊稚斜,軍臣兩人率數萬匈奴鐵騎奇襲代郡用的是當年微臣奇襲龍城的計策,後又在今秋,奇襲雁門關,同樣也是用的當年微臣奇襲龍城之計,不然,李廣將軍大軍也不會晚來一步,讓匈奴人跑了,今匈奴人兩度h犯我,如若不戰,損我大漢天威,微臣願領兵出征,讓那些化外蠻夷血債血償。”
衛青此言一出,那些武將都紛紛向衛青投來了佩服的目光,不活文臣的眼中給衛青的盡是鄙夷,心裏還在暗罵著衛青:“若不是仗著衛子夫,你衛青能走今天?”,更有甚者,還直接嘲諷起了邊關軍隊的無能,這讓衛青感到很不舒服。
盡管如此,大殿上的人們依然議論紛紛了起來,但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衛青的拳頭可是捏得緊緊的了,這一刻,他終於按耐不住了,對著這些求和的文臣一頓痛罵:“諸位大人,身為我大漢重臣,不為朝廷分憂,不為邊疆百姓分憂,卻在這金碧輝煌的大殿上奚落我衛青,你們可知道我的多少兄弟死在了邊關,再也沒有回來,難道就是為了保護你們這樣一群向化外蠻夷屈辱求和的狗官嗎?真是寒我三軍將士的心啊!可悲!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