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南方的流寇李自成部與進入四川的張獻忠部將被我們逐步向西南驅趕,從雲南境內將其趕出大明,出了大明境內就是緬甸的東籲王朝,他們在與緬甸的爭鬥中能否活下來就看他們的運氣。
當然出了大明,隻要不在想著返回大明作亂,我大明還是要對他們身處援手的。畢竟都是華夏子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受外人的欺負。
整個高原也要控製在手中,控製高原不僅能夠阻擋高原民族對漢民的侵擾,還能輻射域外天竺等地。就算我們不能將其納入我們藩屬國體係,也要對其施加影響。
海上的方向向東在十年之內控製新大陸所有的港口,並且將西夷驅逐,為此我們將要麵對整個西夷聯合起來的力量。
向南我們將徹底驅逐西夷在南洋的勢力,並且將戰線推進到昆侖州的最南端,昆侖州我們不要,就留給西夷去爭奪吧,我們將幫助昆侖州的黑叔叔們抵禦西夷的侵略。
這就要我們進一步的加強軍備,未來十年我們必須能夠同時打贏陸地和海上的兩場戰爭。通過陸地與海上的封鎖將西夷徹底封鎖在他們的老家。
在軍事會議上,做為防務大臣的張三用手指著一張巨大的世界地圖在整個新大陸和大明的勢力範圍大大的畫了一個圈,豪氣的說道:“未來這個這個圈內的大海就是我大明的內湖,任何不經我大明允許的國家和勢力擅闖都將遭到我大明海軍的迎頭痛擊。”
眾人也不知道張三為何對這西夷怎麼有這麼大的怨念,這架勢是要徹底將西夷圍死在他們老家那塊狹窄的土地上。
未來的大明一方麵要發展民生,另一方麵要大力的向新大陸移民,北方所有半幹旱地區的農業生產將全部取締,想要種地就隻能移民海外。不然這些地方一旦發生一點天災,就是一座火藥桶。
尤其是黃河兩岸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更是要徹底的將百姓遷出,恢複當地的生態平衡,黃土高原上的溝溝坎坎在未來不再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
未來十年大明肯定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用來進行各種的基礎建設,以大明的人口肯定不能滿足這些建設的需求,勞動力從哪裏來呢?整個南洋土著人口就進入了大明的視野,龐大的勞力需求,催生了大量捕奴隊,這些捕奴隊開始在整個南洋地區抓捕奴隸,這些奴隸被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各個建設工地成為了消耗品。
尤其是崇禎十五年開始,經過幾年不見斷的試驗,孫元化領銜的重工業司終於將火車研製成功,第一條南北鐵路大通道正式開始動工。
這條鐵路北起北海城南至廣州,這麼長的一條鐵路建設這個沒有工程機械的年代,需要海量的勞力,整個工程耗時十年,每一根枕木的底下都躺著一位南洋土著的屍體。
為了表達對南洋土著的感激,大明將這些僥幸活下來的土著運送到昆侖州,在後世南非以北建立了一個大明與昆侖州土著的緩衝國。這個緩衝國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擋住這些黑叔叔進入大明領土,從而染黑大明百姓的皮膚。
南洋土著的歸宿是昆侖州,新大陸土著則被幾家勢力漸漸同化,在大明組織下挖通了巴拿馬地峽,這條運河的開通標誌著大明船隊進入加勒比海和新大陸東岸將不用繞過最南端的海峽。
巴拿馬運河的開通引起了西方列強極大的恐慌,黃禍一詞再一次在歐洲的上流社會流傳開來。為了應對所謂的黃禍,歐洲舊教與新教兩大陣營徹底的放下成見坐在一起商討應對黃禍的聯盟。
現在的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早已不是西班牙這個代表舊教的老大帝國,而是以荷蘭紅毛夷為首的新教國家,就連號稱舊教教皇的守護者法蘭西帝國都不敢輕易得罪荷蘭這個彈丸小國。
法蘭西帝國的主事人是紅衣大主教黎塞留,這位本來應該將一生奉獻給天主的神職人員卻熱衷於世俗權力,在他的領導下,法蘭西的國力蒸蒸日上,儼然已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
即使是在陸上稱雄整個歐洲的法蘭西在大海上也不敢與荷蘭人直接對抗,主導此次聯盟的就是荷蘭--英格蘭代表的新教勢力和法蘭西--哈布斯堡王朝代表的舊教勢力。
兩大勢力為了應對大明的擴張之勢,難得的放下成見坐在一張談判桌上共同探討應對大明的辦法,最終達成了組建聯軍將大明趕出新大陸的決策。
這段時間大明與西夷的摩擦不斷,雙方之間的互相挑釁的頻率越來越頻繁。在崇禎二十年的時候雙方集中了大量的軍艦雲集於加勒比海,展開了十七世紀最大的一場大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