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中,有一則記載:一回,南陽縣令出缺,晉平公問祁黃羊:“你認為誰可以勝任?”祁黃羊想了想回答:“解狐可以勝任。”
晉平公不解:“解狐不是與你有怨仇嗎?”祁黃羊解釋:“國君是問誰適合出任,並沒有問臣的仇敵呀!”晉平公深表讚許,於是任命解狐為南陽縣令。
未久,晉平公又問祁黃羊:“國家目前需要一位軍尉,你認為誰適任此職?”祁黃羊想了想,鄭重地回答:“祁午可以。”晉平公問:“祁午不是你兒子嗎?”祁黃羊麵不改色,答道:“國君是問誰適合出任,並不是問臣的兒子呀!”晉平公更是讚賞祁黃羊為國舉才,至公無私之德。
晉國大夫祁黃羊處事公正、任人唯賢,以國家為重,不記仇,不避親,孔子也讚:“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真是一位至公無私的君子。”
一個以大局為重的人,他無私無我、正直無邪,懂得權衡輕重,不會以自我為中心,就像祁黃羊在舉薦人才上,隻考慮一個人的才德與適用性,舉薦怨仇而心無嫉妒,舉薦兒子仍一派正氣。
在常人眼裏,往往愛憎分別,難有平等公正,以“虛妄分別”的心看待世間一切,對人有差別,對事物有喜惡,而衍生出諸多煩惱,產生人事上種種計較、摩擦。
若能泯除心識的虛妄分別,不住於事相,就能具足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的智慧,具足至公無私的胸懷。屆時一雙慈悲眼,世間萬相皆一般,心地更是風怡月朗、坦坦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