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一路上看到東西更嚇人,這時聽師叔說河灘裏數以萬計的小土疙瘩是墳頭,我竟沒有異樣的感覺。墳頭也不過是一堆土疙瘩而已,比起死人、怪手、殘缺的人頭,一堆土還能算是不錯的景物。
張凱龍和陳老三也沒什麼反應,隻是都很疑惑,這“跳出五行外,不在陰陽間”的鬼地方,怎麼會有這麼多墳呢?換句話說,這些都是誰的墳呢?
張凱龍首先開口問了師叔。
“有些事,你們還是不知道的好!不該你們知道的,就算再問,我也不會告訴你;該讓你知道的,就算你不問,我也一定會讓你們知道。”
師叔老孫這話說的斬釘截鐵,聽語氣有點嚴肅,和之前麵帶微笑的樣子大相徑庭。
張凱龍自然也聽出了味道,便不再問這陰墳的事。
“走吧!我們的目的地是那棵大榕樹!”
師叔指了指遠處,說道。
其實張凱龍和陳老三這時候還看不到遠處的大樹,我估計師叔也看不到,隻是他之前來過,知道大樹的位置而已。
三個人跟在師叔的身後,赤身裸體的朝著那棵大榕樹的位置走去。
一路上,到處是墳頭,每個墳上都貼著一塊石碑,上麵刻著或多或少的那類蝌蚪似的文字。
有時候師叔會停下來,仔細地讀一讀石碑上的文字,張凱龍也會跟著看兩眼,我估計對於這些文字,師叔應該都認識,張凱龍可能認識一小部分,我和陳老三非要劃分文化等級的話,就是倆文盲。
我不認識石碑上的“小蝌蚪”,注意力自然就放到了其它物品上。
無意中,我還真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不同墳頭山的石碑並非都是一樣的。
有的墳頭上的石碑是長方形,有的則是方形,還有少數其它形狀的,我猜測不同的圖形應該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吧!另外我大體瞅了一下,石碑上的文字數量也不同,有的刻的密密麻麻,有的隻是寥寥的幾十個,難道這些文字是記錄陰墳中亡靈的生平事跡的?
我還發現了這些石碑的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全部很舊,而且都有裂痕,竟然沒有發現一塊十分完整的石碑,這應該是歲月留下的痕跡。這麼看的話,這石碑和墳頭存在的時間應該很久了。
我們走的極慢,除了光腳走路不習慣外,更多的耽擱就是因為師叔時不時就要停下來,看一看石碑上的文字。
剛開始我還以為他是好奇,就像街頭老陳頭講的“林黛玉初進大觀園”一樣。
可是走了一陣,我發現他好像是在尋找什麼東西。
說來也怪,這片沙灘上有水也有草,而且走在地麵上,還有種軟綿綿的感覺,和黃河入海口的潮濕地帶一樣,可我發現這裏竟然沒有絲毫的風,鬥頂上有兩輪明月,但沒有一片雲。
張凱龍和陳老三也是邊走邊四處張望,估計也是一肚子好奇。
你可以想象一下,四個一絲不掛的老爺們,行走在一望無垠的河灘地帶,明月如白熾燈,這是一番怎樣的景象,也許有人覺得很有詩意,可再加上無數個奇怪的大小不一的墳呢?
又走了一段時間,我實在是憋不住了,便看著師叔閑著時,壯著膽子問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