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三接著說:“我家鄉的黃河兩岸,流傳著一個古老的民謠,這民謠至少傳了千年了,是什麼意思現在也沒人說得上,隻是我們這些靠河吃飯的,在自己能獨當一麵的時候,父親或者師父就會一句一句的教著背過這首古謠。”
“古謠?這和怎麼打開這箱子有什麼關係?”
李小壞沒聽明白,忙問道。
其實我也覺得他這話驢唇不對馬嘴,難不成一首流傳千年的古謠裏,會記錄著怎樣打開這遠在千裏之外的奇怪黑箱子?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陳老三擺了擺手,示意我們不要打斷他的話。
“你們先聽聽這古謠的這幾句,是不是描述的這箱子啊!”
說完,陳老師弄輕咳一聲,緩緩念道“大黑箱子方又方,一條邊有一人長。無孔無縫如何開?一滴血到圖中央。”
陳老三念完古謠後,所有在場的人都呆住了。我仔細琢磨著這幾句古謠:“大黑箱子方又方”不正符合我們眼眼前這箱子嘛,第二句“一條邊有一人長”,這箱子的邊長絕對超過了一米七,完全符合古謠的描述,最關鍵的還是這第三句“無孔無縫……”。
如果把其中的一句話摘出來,也許還可能說是巧合,但是同時滿足三句古謠內容的,恐怕就隻有這箱子了。
楊國山問:“這古謠是你父親傳給你的?”
“是我爺爺,那年我十六歲,記得整整的涼棚背了一晚上,爺爺手裏拿著鞭子,說我什麼時候背過了才能去睡覺,我整整的背到雞打鳴啊!所以印象很深。”
楊國山又問:“這古謠的意思你爺爺知道麼?”
陳老三搖了搖頭,說道:“他不知道啊!我爺爺也是聽他的爺爺說的,我們家就這樣一代代的隔代傳了下來。”
“三……三哥,你剛才還說這古謠流傳於你們寧夏的黃河流域,這咋說著說著,又成你們家世代相傳的呢?”
張凱龍,拍了一下李小壞的肩膀,低聲喝道:“小壞!別老打岔,讓三哥把話說完……”
陳老三繼續說。
剛開始的時候,他以為這古謠隻是他們家世代相傳的,可等到她自己獨當一麵,接觸的人多了之後,才知道幾乎所有靠河吃飯的人都知道這古謠。
陳老三也問過自己的父親和爺爺,這古謠記敘的是什麼事,為啥要世代口傳。
他爺爺搖著頭說不知道,隻告訴陳老三,一定要記牢,而且要一代代傳下去,這是他們老祖宗的祖規,也是整個吃黃河飯的幾千人的祖規,不一定什麼時候,記住這古謠,很可能能救自己一命。
轉眼間這已經三十多年過去了,他的爺爺和的父親早已過世,可這古謠卻像是他童年的一個夢一樣,被隱藏在了記憶的最底層,紋絲不動卻也揮之不去。
“龍哥、三哥,如果這幾句古謠中描述的就是這箱子,這最後一句話又是啥意思呢?”
看到圍觀的群眾越多越多,基本都是老廟村的街坊們,我怕出什麼事會連累大家,於是趕緊打斷陳老三的漫長回憶。
陳老三搖搖頭,說:“意思好像是把一滴血滴到箱子圖案的中央,可哪裏是中央呢?”
也許兩個文化館的職工和王二搗蛋看到這箱子並沒有危險,這時候也靠了過來。
我仔細地打量著這巨大的箱子,能確定上麵的圖案是河神圖案,仔細分析起來,這種圖案的源頭應該是師叔帶著去的那虛幻的空間裏,那扇巨大的青銅門上,那無數墳丘上的石碑上,都繪著類似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