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糧食的重要性(1 / 2)

當島上的眾人聽到了分田地的消息,情緒瞬間就被引爆了。

不能不激動啊,華夏老百姓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圍繞著田地打轉,有自己的田地,全家能吃上飽飯就是盛世了。這大明朝為什麼亂了,還不就是老百姓都沒地了,官府的苛捐雜稅卻是越來越多,不當流民、不做土匪都活不下去了。

當然因為白翎島田地保有量實在太少,不可能照菇每個人,隻有少部分專心農事的人可以分到田。你想分到田卻不耕作,把它租出去,對不起,沒有這樣的美事。魯若麟分田的目的是刺激島上的糧食生產,不是沒事閑得慌。既然曆史已經證明了聯產承包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再把田攥在手裏請人來種不是傻嗎?

要不是顧忌整體的社會環境,魯若麟都不稀罕那點田稅,所以田稅真的很低,隻是意思一下就可以了。對比起大明和朝鮮的各種稅收和勞役,真的是菩薩心腸了。魯若麟在意的是糧食生產,需要完善的糧食供應體係作為自己發展工業生產的基礎。

畢竟再牛逼的工廠,就是你可以生產星際飛船又怎麼樣,哪怕一艘就可以賣上千億美元,沒有3塊錢一斤的糧食打底,你就得餓死,一切都煙消雲散。所以任何時代,不管是封建社會也好,現代社會也罷,政府永遠都把糧食安全放在第一位。

沒有手機你不能吃雞,還可以去玩別的。沒有糧食你隻能吃土,不想餓死就隻能去偷、去搶,去幹所有能弄來糧食的事情,不要以為古時候的易子而食是個傳,那隻是被逼上了絕路。

最終所有的現有土地被分給了有意願、有能力種田的人,並且對於島上的現有荒地,原則上開墾之後三年免稅,五年之後可以登記為個人所櫻但是山林禁止砍伐種地,隻能種樹,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沒有人會喜歡,與其費力開墾山林,在其他地方開拓勢力範圍不是更省事嗎?

反正白翎島隻是魯若麟的起點,至於終點在哪裏,嘿嘿,他隻想:我其實想當個球長。

至於種土豆和玉米、紅薯,是因為這三種作物確實高產耐操持。目前這個時代的土豆、紅薯和玉米產量其實並不是很高,各種能力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逆。後世那些高產、高抗的土豆、紅薯和玉米是經過科學的培育後雜交出來的,所以才可以風靡全球。

好在雷霆號上穿越過來的土豆、紅薯和玉米都是最優良的品種,在這個時代那就是神器,隻要注意好品質退化,找來這個時代的原生種定期培育中和,保證高產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番茄和辣椒作為蔬菜或者調料更是無敵的存在,因為土地有限,目前隻是少量種一些作為調劑,後期肯定是要大力推廣的。麻辣火鍋,多麼的想念啊。想當初為了保證留夠足夠的種子,魯若麟把這些穿越來的蔬菜那是保護的極好,自己都舍不得吃一口。

對於這幾種作物的推廣,魯若麟是強製性的,反正在糧食收獲前所有人都是吃魯若麟的,加上魯若麟承諾萬一沒有收成或者收成太少,他可以再管一年飯直到大家收獲的糧食夠自己吃為止。魯若麟的承諾打消了大家的顧慮,雖然都在念叨魯若麟浪費糧食和土地,但還是按照魯若麟的要求種植這些作物。

當魯若麟把這幾種作物的習性和特點,以及種植要求講了以後,有經驗的老農就知道大概怎麼種植了。當然為了確保萬一,還是有部分種子作為留存的。

至於魯若麟這個加船廠少東家是怎麼會種地的,那是因為魯若麟曾經被他老爸送到海軍去鍛煉過,種地可是咱們人民海軍的優良傳統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特別是一些離岸海島,那是一點地都不會放過的。想當初魯若麟作為班長也是帶領戰士們開墾過責任田的,為了種好地,也是學習過農業知識的。

安排農事的時候,那些俘虜海盜的整編工作也在同步進校這麼大的人數,不早日安定下來對全島都是個隱患。還是老辦法,吃喝訓一條龍,在人心穩定之後,魯若麟終於可以安心把手下們好好訓練一下了。

魯若麟的手下來源眾多,成分複雜,素質也是參差不齊,遇到順風仗還好,要是碰到攻堅戰搞不好分分鍾就會崩潰。白了這些人目前都是一群烏合之眾,幾次戰鬥都是靠實力碾壓,什麼戰略戰術都是浮雲,最多隻能做到聽從指揮。

對於這幫手下,操船技術魯若麟是不用擔心的,畢竟大家都是吃這碗飯的。重要的是思想、是意識,以及更合理的等級製度,更明確的各崗位操作規範和相互配合等。在這個亂世,手中有槍才有立足的資本,對於武裝力量的建設魯若麟是當做頭等大事來對待的。鑒於目前的情況,魯若麟決定對全軍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軍訓,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