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誰是大明最大的禍害(1 / 2)

“崔大人,其實現在白翎島的狀況是不正常的,也是不能持續的。”魯若麟道。

“此話怎講?”崔永建覺得白翎島的狀況很好呀,怎麼到了魯若麟的嘴裏就不好了呢?

“現在看似人人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但這些都是我在花錢養著。當然他們也用勞動作為回報為我工作、為我賺錢。好比我是他們的東家,他們是我的雇工,這樣你可以理解嗎?”魯若麟問道。

“確實如此,而且像你這樣厚道的東家很是少見,你的那些雇工生活的也非常好,他們也非常滿意。難道你覺得花的太多,想要減少他們的待遇?”崔永建以為魯若麟嫌花錢太多,對島民們太好,想要降低待遇。

“與他們為我創造的價值相比,這點待遇還是值得的。隻是這樣一視同仁,所有饒待遇都一樣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持久的。而且所有東西都由我來提供和安排也不是長久之道,畢竟每個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魯若麟解釋道。

“就好比崔大人吧,如果崔大人也是我的手下,也享受和島民一樣的待遇,吃喝不愁,所有生活都由我安排,你願意嗎?”

崔永建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要是僅僅隻是生活無憂,以崔永建的身份和地位,以及能力,肯定是不會願意的。想到這裏,崔永建遵循自己的內心,搖了搖頭。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有能力的人應該獲得更多,待遇也應該更好,這是理所在。如果我不遵循道,有才能的人就會與我離心離德,最終離我而去。現在看似公平的製度,對有能力的人、勤奮的人其實是不公平的,幹多幹少一個樣,最後的結果就是都會變成懶漢。”

“現在他們願意聽我的安排,而且比較滿意現在的生活,是因為他們之前快要餓死了,是我救了他們的命,他們願意通過勞動回報我。但是時間長了,這樣僅僅隻是換取基本生活的勞作就會變成一種壓榨。如果看不到變化的希望,他們就會麻木的按照我的要求來做事,得過且過,不會積極主動的為我分憂,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

“白翎島想要發展得更好,就必須要有足夠的人才,而人才從哪裏來?隻能從外麵吸納和自己培養。想要讓人才為我所用,更好的待遇和相應的權力就必須給他們,要不然他們憑什麼為我做事?”

“人才有大有,有的可以總攬全局,有的隻能管好幾個人做些簡單的工作。好比有人可以做宰相,有人隻能做吏一樣。但是我必須建立一種製度,能力越大,待遇越好,權力也越大。並且要有合理公平的上升製度,讓大家都有機會走上更高的位置,因為有些人才是慢慢成長起來的。”

“所以你覺得白翎島的現狀很好隻是因為一些特殊情況而造成的,而且人少好管理,一旦以後人多了,現狀的管理方式就不行了。就好比管理一個五口之家和管理一個國家,其中的困難和問題絕對是不一樣的。”

“三皇五帝之時國不過方圓百裏,口不過幾萬,百姓可以隨時見到皇帝,沒有官員欺上瞞下,事情也比較少,處理起來自然比較簡單。所以隻要皇帝勤政愛民,很容易就政通人和,欣欣向榮,是為大同之世。但是現在國也是縱橫千裏,治民百萬,像大明那樣幅員萬裏,子民億兆的王朝,還用上古的那套治理方式顯然是不可能的。”

“任何製度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彼時是良法,此時可能就是惡政。隻有與時俱進,不斷革新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不被社會淘汰。”

“所以白翎島即將實行薪酬製度,按照每個人從事的崗位和能力不同發放相應的薪水。使真正的人才得到更好的待遇,激勵大家更加上進。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隻有人才流動起來了,不再按部就班、死氣沉沉,白翎島才會發展得更好、更快。”

崔永建聽完魯若麟的長篇大論,心中的驚駭如同滔巨浪般不斷衝擊著內心,這哪裏是什麼武夫,完全可以做一國宰輔了。原本在自己眼中完美的白翎島在魯若麟心裏卻是問題多多,而且他已經找到了改善的辦法,實在是胸有丘壑、目光長遠啊。

現在崔永建完全拋開了心中的文武之見,虛心的求教道:“不知魯大人對朝廷局勢如何看?”

魯若麟嘴角露出絲絲微笑:“王上賢明,朝中大臣盡忠王事、政通人和,雖有瑕疵,但不失為盛世。”

看到魯若麟若有若無的微笑,崔永建也知道談論漢城得失有些唐突了,馬上岔開這個話題。

“那依魯大人之見,大明和後金局勢做何解?”崔永建果斷的換了個更大的話題。

“大明如果不求變,王朝末日已經不遠了。”魯若麟語出驚人,嚇得崔勇建一跳。

“後金不過是蘚足之疾,大明富有四海,雖然略有挫,何談亡國?”在崔永建心裏泱泱大明怎麼可能會被後金那群野人滅掉。

“大明最大的問題其實在內部,後金的問題不過是雪上加霜罷了。”魯若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