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如何合理的拿到濟州島,魯若麟也是有一定的計劃的,不可能直接上來就接收大穀與一的勢力和地盤,這太明顯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貓膩,所以適當的放慢節奏是很有必要的。
大家都知道魯若麟的實力在海上,船多炮多,士兵訓練有素,戰鬥力很強。但是麵對濟州島人數眾多、士氣高昂的海將軍部隊,勝算究竟如何還是未知數。而且海將軍還有堅固的濟州城作為依托,當初金自點6萬大軍都沒能拿下萬眾一心的濟州城,魯若麟手下的幾千部隊怎麼看也難以成功。
所以對於魯若麟收複濟州島的戰事,大家都認為這將是一個長期的事情。魯若麟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與濟州島的戰事進行的非常緩慢,除了偶爾爆發的海上戰鬥,登陸戰是完全沒有的。
好在漢城也知道期望魯若麟快速拿下濟州島是不現實的,並沒有催促魯若麟進兵,隻要魯若麟的戰鬥還在繼續,漢城對內對外就能夠有個交代,至少朝廷是沒有放棄濟州島的,我們的軍隊還在戰鬥不是。
魯若麟也期望把戰事稍微拉的長一點,這樣也有借口對朝鮮南方進行滲透。時間每長一,朝鮮南方對魯若麟的認可就會多一分,對以後開發濟州島也會形成很大的助力,無論是物力還是人力,都是濟州島需要的。
濟州島的大穀與一除了偶爾派一些人出海送人頭外,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了內政上,軍事相反放鬆了很多。憑借手上大量的俘虜,大穀與一開始在濟州島瘋狂的修建道路、橋梁、溝渠、堤防等,並且開墾了大量的荒地,新建了許多農田、房舍等,甚至對於濟州城的碼頭都進行了擴建和加固,其實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在為以後魯若麟接手做準備。
因為這些大量的基礎建設,雖然有俘虜們作為免費勞動力,但是同樣需要海量的糧食作為支撐,否則根本玩不下去。所以很神奇的一幕出現了,魯若麟的戰艦一直在濟州島附近“作戰”,但是從江南和日本運往濟州島的糧船從來沒有受到過任何影響,源源不斷的支撐著濟州島的基礎建設。
雖然德川幕府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但是還是有對外貿易的港口,長崎港就是日本這一時期對外貿易的唯一港口。荷蘭和大明是日本允許交易的貿易對象,而大明的對日貿易基本都在鄭芝龍的手中,而鄭芝龍的根據地在福建,在大明的南方,並沒有北上插手朝鮮貿易的想法。
而日本商人是不允許出海經商的,所以濟州島與日本的貿易都是大穀與一派人前往長崎進行的。而且貿易的主要物品就是糧食、硫磺、黃金、白銀等日本的大宗商品,賣出的卻是肥皂、羊毛布等白翎島特產,還有江南的棉布等,神奇吧。濟州島還在與魯若麟交戰,但是緊俏的肥皂和羊毛布一樣出現在大穀與一的手中,這裏麵的貓膩就不用細了。
對於大穀與一這個明顯沒有貿易資格的人,德川幕府罕見的沒有去細究,大開方便之門,內裏究竟存了什麼心思就一目了然了,這也使得各種急需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運送到了濟州島。
在濟州島“戰事”還在進行的時候,白翎島那邊也沒有閑著,眼見濟州島即將到手,魯若麟徒然加快了從大明和遼東移民的速度。
因為孔有德叛亂、尚可喜投金,旅順也被後金奪去,切斷了皮島與山東的聯係,皮島總兵沈世魁的日子愈發艱難起來。物資的短缺使得遼東的眾多島嶼處境堪憂,不要那些渡海逃過來的遼民們,就連軍隊的糧食都不夠吃了。趁著這個機會,魯若麟也沒有客氣,直接到各個島嶼上撈人,這不是在趁火打劫,而是在救人,是在為漢人保留一份元氣。
而山東那裏因為長期招收流民的緣故,與當地勢力建立了比較密切的聯係,一直是白翎島流民的主要來源。後來白翎島容納不下了,才放慢了在山東招收流民的步伐,現在是時候加快速度了。為了讓當地官府和勢力在輸送流民上麵再加把力氣,魯若麟開始用肥皂和羊毛布作為刺激手段,還在銀錢上給予保證,一個人一兩銀子或者等價值的肥皂和羊毛布。
在魯若麟的物資獎勵下,大量的流民被偷偷運往白翎島臨時安置。前幾年的戰亂造成的大量流民依然是山東地區的一大難題,也是叛亂的隱患,現在能夠把這些人賣出去,實在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隻是這種事情出去肯定是不光彩的,所以大家都是悶聲發大財,把轄區內快要餓死的流民都賣出去了。而且他們還聽以前那些運出去的流民過的都不錯,起碼都活下來了,把他們賣出去也算是積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