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濟州島大開發(1 / 3)

隨著濟州城的收複,加上魯若麟承諾隻誅首惡,不追究餘眾的事情傳開,並得到了證實,濟州島的其他村寨和城基本沒有抵抗就被前來的軍隊收複了。也有幾個造反過足了癮,以為自己的頭很鐵的棒槌拒不投降,被白翎島軍隊輕而易舉的就攻破村寨,腦袋也搬了家。

至此魯若麟耗時幾個月的濟州島接收戰役算是圓滿達成了,送出去的報捷文書和海將軍的人頭也一起到達了漢城。

漢城那些抱著看大戲心態的大臣們現在也是沉默了,本來收複濟州島是一件應該高心事情,為嘛自己等人就好像死六一樣心情沉重呢?

原本大家都以為魯若麟很難收複濟州島,最大的可能是兩敗俱傷,到時候朝鮮是有機會去摘桃子的。現在魯若麟不但成功的收複了濟州島,而且是輕取,不但實力沒有受損,而且因為收編了叛軍而實力大增,這就令那些大人們很不舒服了。

有人就提出濟州島不能都給了魯若麟,最多把島的南部給一點,濟州城和北麵要收回朝廷。濟州城為什麼要建在島的北麵,一來離朝鮮本土近,二來濟州島的地形是中間高四周低,在南麵台風來的時候,島中央的漢拿山就可以幫濟州城抵擋台風的侵襲,減少災害,是濟州島的精華所在。

但是這樣做又擔心引起魯若麟的反彈,如果把魯若麟逼急了造反,那造成的損失就絕對不是濟州島那麼一點了,所以這樣的論調並沒有被大家接受。

正當大家份外糾結的時候,白翎島送來了20萬兩的銀子,還有很多值錢的貨物。按照來饒法,除簾初約定的15萬兩後續抵押款外,剩下的就當是濟州島的繳獲了,隻是濟州島路途遙遠,就在白翎島這邊按價值送過來了。

得了,也不用糾結了,人家已經把尾款都付了,再去違約,撕破臉就是大概率事情了。所以朝鮮君臣就這樣在想要又不想要的心情下,扭扭捏捏的收下了這筆銀子。

隨後李倧下了教旨,加封魯若麟為濟州島水軍節製使,全權節製濟州島。封崔永建為濟州島知事,李泰正為中軍,統領2000兵馬進駐濟州城。從名義上確定了魯若麟對濟州島的統治權。

獲得濟州島統治權的魯若麟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往島上大量移民,白翎島上早就準備好的移民開始大規模的往濟州島遷移。以後的白翎島將主要作為貿易中轉站,以商貿物流和服務為主,生產活動將轉移到濟州島。實在是因為白翎島的空間和資源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大規模的生產需求了。

搬遷的主要部門就是一些工坊,製衣、肥皂、鐵器、毛紡等部門,製鹽暫時還留在島上,但是濟州島那邊會建立更大的鹽場。好在前期大穀與一利用俘虜建造了大量的廠房和住宅,應付眼前的局麵還是沒有問題的。

白翎島如今也算家大業大了,即便是搬遷也隻能分批進行,逐步轉移,整個搬遷計劃要耗時達半年,主要是人員物資太多,船隻不夠用。

在移民上島之後,除了恢複生產之外,魯若麟建立的第一個新工坊就是水泥廠。水泥有多實用就不用介紹了,但是以前的白翎島根本就不具備生產水泥的條件,現在有了濟州島,水泥廠的建造終於可以啟動了。

水泥的製造其實並不複雜,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為主要就原料,加少量鐵礦石煆燒成熟料,然後加石膏混合研磨而成的。濟州島上就有石灰石礦藏,雖然不如朝鮮本土儲量巨大,但是也足夠魯若麟使用了。

魯若麟對於具體怎麼燒製水泥不是特別清楚,隻是知道點大概,他將這項工作交給了手下的工匠們,讓他們用各種比例進行試驗,直到做出合格的水泥為止,為此他開出了高額的獎勵,刺激工匠們的工作熱情。

濟州島上還有大量的農田和荒地,足夠農業使用,以前沒有太大發展的農業部門開始發力。糧食安全永遠是一個政權穩定的基礎,魯若麟對原來的濟州島民進行了集中安置,將分散在全島的農民都集中在幾個大的村寨附近,對於他們原來的土地通加量置換或者贖買的方式收集到自己手中,再分配給移民們耕種。

這次的分田依然是移民隻有使用權,所有權在魯若麟手裏,糧食收獲按照六四的比例分成,農民可以得到收獲糧食的六成。前期的工具、種子和生活開支算是佘借魯若麟的,等糧食收獲後再行扣除,不算利息。五年後,農民可以自己花錢贖買田地,以後的賦稅會按照固定稅率收取,不會超過畝產的2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