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大敗譚泰(1 / 3)

很快那些率先逃跑的蒙古人腦袋就被砍了下來,令這些蒙古人再次體會到了女真饒嚴酷無情。

大批的被俘漢人百姓被驅趕到了清軍的陣前,在清軍前麵豎起了一道人肉屏障。

濟州島軍隊被清軍的無恥給驚呆了。在濟州島的時候,軍隊受到的教育是軍民一家人,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等一係列的親民思想。軍隊也經常在農忙時下鄉幫農民播種、收割,或者整修溝渠等,有時候也會組織軍冉城裏疏通排水道之類的。

這些活動加深了軍民間的交流與感情,令軍隊的形象更加正麵,受到了民眾的熱烈歡迎,而且軍人們也非常樂意。比起枯燥的訓練,外出參加集體勞動無疑更加有趣一些,很多軍人都把這些活動當做難得的放風機會,經常為了搶外出的機會而吵架。

後來軍隊幹脆將這些活動日常化,表現好的部隊可以獲得這樣的機會。這樣操作後,農民和市民都得了實惠,對軍隊也起了很好的宣傳,士兵們也得到了很好的放鬆機會,軍隊和民眾的關係也愈發融洽,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可謂一舉多得。

特別是去年夏濟州島的風災,軍隊在抗災救災中表現的非常亮眼,更是得到了民眾的真心認同,可以如今的濟州島軍民關係之好放眼周邊都是獨一份。

因為這種教育和熏陶,濟州島士兵對平民百姓都比較憐惜,不會無故施暴,現在韃子居然把老百姓拿來當盾牌,這令濟州島士兵憤慨的同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當然清軍也不是傻到把騎兵和人質混編在一起進攻,失去機動能力和衝鋒速度的騎兵如果陷入步兵的包圍,那就是活靶子。清軍隻是想縮短攻擊距離,減少衝鋒路上的傷亡,更快的衝進敵陣。

拋開火槍、弓弩和大炮,清軍自認肉搏誰也不怵,在他們眼裏,明軍都是隻敢躲在城寨裏玩遠程射擊的弱雞,一旦到了互相掄刀片的時候,瞬間就會變成待宰的羔羊。

兩軍的對峙並沒有持續多長的時間,當濟州島軍隊的戰歌《滿江紅》再次唱起,歌聲響徹整個戰場的時候,有一些漢文化知識的譚泰自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頓時勃然大怒,自覺受到挑釁的清軍率先發動了進攻。

大批清軍騎兵從兩翼開始進攻濟州島的騎兵,試圖切斷濟州島軍隊的側翼保護。同時正麵由披甲步兵驅趕大量漢人百姓往前逼近,迫使火槍兵和弓弩手不敢對兩翼騎兵進行支援。在到達最佳衝鋒距離後,這些步兵會驅趕和斬殺前麵的肉盾,為後麵的騎兵打開出擊的通道。為了防備子彈和弩箭,清軍不管步兵還是騎兵,都人手一麵盾牌,可謂準備的非常充分了。

對於側翼襲來的清軍騎兵,濟州島軍隊還有一樣利器來對付他們。上次擊敗蒙爾泰的時候因為實力相差懸殊,這個利器並沒有派上用場戰鬥就結束了。

這個武器就是弩炮。

不同於這個時代的弩炮,濟州島的弩炮發射方式有點像解放時期的沒良心炮,外觀則更像後世的迫擊炮。

這種弩炮是用兩層高強度鋼板套成管狀,外麵再用多個鋼圈緊固,保證結構強度。之所以用兩層鋼管是因為現在沒有可靠的焊接技術,用鑽頭鑽整根鋼棒效率又太低,廢品率還奇高,隻能用這樣的方法保證氣密性。

弩炮還有支架可以調整發射角度,發射時把型的炸藥包放在最下麵,上麵墊一片加工好的圓形木板,再在炮管裏塞滿重型弩箭。炮管底部有一個預留的引線孔,從孔裏用鋼針紮破火藥包,放入引線點燃就可以發射了。

這樣一炮可以發射十五支弩箭,有效攻擊距離達到了五百米。當然這樣的攻擊準確性是沒有的,飛到半空的時候弩箭就已經四散開來,隻能作地毯式覆蓋射擊,對付密集隊形效果最好。

很快韃子的攻擊騎兵就嚐到了漫箭雨的厲害。

清軍的騎兵在濟州島騎兵部隊的前方一千米集結成了戰鬥隊形,正在駕馭馬匹步慢跑,隻有到了最佳的位置才開始加速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