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分蛋糕和賞賜(1 / 3)

如果沈誌祥、田思茂以及周家謨的分量太輕,無法引起朝廷的重視,那津巡撫賀世壽的奏折分量就不一樣了。

內閣也開始將信將疑,把先前沈誌祥以及香河方麵的報捷文書重新翻了出來,看著上麵斬首三千,俘虜三百的數字,不由得大喜,難道這封報捷文書是真的?哪怕沒有三千那麼多,有一半都是驚大捷啊。何況還有三百的俘虜,這個可做不得假,一查一個準。

如果以前內閣還把這封報捷文書當做謊話連篇的垃圾,現在就如獲至寶了。如今內閣的日子也不好過,首輔溫體仁也是壓力巨大,雖然依舊受崇禎信任,但是這次清軍入侵朝廷應對拙劣,基本上是束手無策,還是讓崇禎非常失望的。

如果這封報捷文書是真的,那對內閣無疑是一針強心劑,也可以為朝廷挽回些許顏麵,崇禎那裏也可以有個交代了。所以內閣立馬派出精幹官員快馬前去核實戰果,一旦查實飛馬來報,大家都等著這個消息解圍呢。

事關官位前程,這麼官老爺們也開始拚命了,內閣、兵部、五軍都督府、內廷都派了相關人員快馬前來,要是戰績是真的,怎麼能少了自己哪一份呢?無論如何也要分潤一些才行啊。

如果前麵一波私人購買首級的是散戶的話,這幾波人馬就是真正的大鱷了。

這些人來到香河後,真的是廢寢忘食、馬不停蹄,什麼官場禮儀統統拋在腦後,直接開口就要查驗首級。聽這些首級大都放在東江軍營寨裏麵,立馬調頭就去了東江軍營寨,完全不顧自身的疲勞,堪為盡職的楷模啊。

當看到東江軍營寨裏堆積如山的硝製後的韃子人頭,經驗豐富的查驗官員們一眼的就認出來是真韃子首級無疑,隨機抽查了幾個都確認無誤。還有大量的韃子旌旗、腰牌、鎧甲等佐證,再加上三百多的韃子俘虜,香河大捷已經確認無疑了。

欣喜若狂的各部官員立馬派人回去報信,接下來就是為自己的部門爭取利益了。

沈誌祥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以往高高在上的文官老爺們如今是那叫一個親切啊。各種誇獎之詞翻來覆去都不帶重複的,叔父沈世魁在他們口中已經成了國之幹城、大明柱石,忍辱負重、為國守邊、心懷皇上與朝廷,於危難之際進京勤王,簡直就是嶽武穆再世有木有?

自己也成了他們口中的少年英傑,千裏奔襲馳援京師,大破韃奴,展我大明雄風,假以時日定可為我大明的霍驃騎。

沈誌祥聽的都有點臊的慌,但是又不得不接著,要知道這些人背後都是朝中的實權衙門,給你臉你還敢不要嗎?

誇獎不過是手段,如何分潤功勞才是目的。這個具體過程就比較複雜了,根本就不是沈誌祥可以摻和的,他也摻和不起,也搞不懂裏麵的道道。幹脆跟這些大佬們,你們自己商量,我聽你們的就行,你們怎麼辦就怎麼辦,反正沈誌祥知道大頭肯定是少不了自己的。

接下來就是文官老爺們分蛋糕撕逼了。他們也不敢拖延太久,時間長了要來分潤的人隻會更多,趕緊先拿到自己碗裏才妥當。

經過一的討價還價,老爺們連飯都顧不上吃,終於拿出了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內閣得了運籌帷幄之功,至於他們是如何運籌的他們自有辦法圓回來;兵部也有指揮之功,可憐的張鳳翼要是有這個功勞在,起碼是不會死的,可惜他錯過了,便宜了別人。不過有這個功勞在,身後事應該不會再被為難了;五軍都督府、內廷、地方大員、有背景靠山的武將等,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份功勞。

雖然三千首級比較多,但是這麼多人分潤,最後落到沈誌祥頭上的隻有一千多點首級了。這還是因為實在不能把這個首功掏的太難看,不過三百的俘虜大家倒是沒有去爭,都算在了沈誌祥的功勞裏。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分得了好處的大佬們對沈誌祥是萬分滿意,承諾會盡快幫沈世魁和沈誌祥落實獎賞,爭取最好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