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醫療體係(1 / 3)

古代華夏一直奉行皇權不下鄉的政策,為了盡快得到地主階級的支持,新生王朝一般都會給予地方大族一些權力,將對地方百姓的日常管理權交給了這些地主豪強。一方麵是降低統治成本,另一方麵也是為了穩定社會秩序。

在王朝初期,這樣的統治效果很好,那些地主豪強的實力並不強,新生的政權由亂轉治時也往往執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資源也比較充沛,基層矛盾並不突出。

但是到了王朝的中後期,土地兼並嚴重,豪強勢力壯大,壟斷了社會上方方麵麵的資源,依靠手中的權利剝削底層的百姓。貧富差距無限擴大,富者連陌千裏,貧者無立足之地。廣大的農村地區,地主豪強依靠手中的行政資源,迫使自由農大量消亡,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活路的農民揭竿而起,改朝換代。

這樣的情況在大明格外的突出,從根源上講就是基層組織已經淪為霖主豪強的後花園,他們搶占了絕大多數的土地資源,肆意盤剝窮苦百姓。又反過來利用權勢逃避納稅義務,將責任轉移到貧苦百姓身上,造成更多的貧民逃亡或者造反,王朝在基層的統治已經開始瓦解。

熟知曆史的魯若麟肯定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一個王朝的製度有很多都是在建立之初就留下基因的,越往後走想要改革的成本就越大。如果隻圖一時爽快,將基層權利下放,越往後想要收回的希望就越渺茫。開局有多爽,結局就會有多痛苦。

所以興漢軍從一開始就將統治觸角深入到了最底層的農村和裏坊,杜絕了豪強、大族對底層人民的影響。雖然這樣做在管理成本上確實增加了支出,但是也避免了政權與民眾脫節。

掃盲班的普及培養了大量的識字群體,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稍加培訓進行基層管理還是可以的。在鎮一級是專職的管理人員,由都督府委任,在村、裏、坊一級則是兼職和專職視情況而定。

這些基層官員原則上優先考慮軍隊中退伍或者傷殘的士兵,這些士兵經過軍隊的洗禮和學習,比普通人更有學識和眼界,對興漢軍也更加忠誠。

興漢軍的士兵並不是終身製的,到了一定年限沒有到相應級別就會退役。如今興漢軍的整體士兵年紀都比較年輕,最開始收編的那群海盜裏年紀大的已經退役了,開始做起了官老爺。雖然是最的基層官,對他們來已經是意外之喜了。

作為興漢軍最早的部隊,前海盜們有本事的人都已經高升了,是興漢軍如今的骨幹,並且對魯若麟非常忠心,是魯若麟統領軍隊的基礎。

年輕一代的士兵們也在快速成長,他們從參軍起就開始受到興漢軍思想的影響,技戰術更是完全為了適應興漢軍的武器裝備,身上也沒有什麼陋習,有更高的可塑性,未來將是興漢軍的主流。以後像周智義這樣有知識的新式軍人將是興漢軍重點培養的對象,完成從舊式軍隊到新式軍隊的徹底改造。

為了培養興漢軍民眾的尚武精神,農村和城市裏、坊、工廠還有專門配備的民兵指導員,在閑暇時組織民眾進行訓練。這些民兵除了可以協助維持當地的治安外,必要時也可以組成軍隊拉上戰場。如果民兵指導員在平時發現有軍事賦的苗子,也可以行使權力向軍隊推薦,為軍隊補充優秀的軍人。

得益於良好的軍民關係和興漢軍對軍人精神的重鑄,當兵在濟州島是一項非常光榮的事情,而且也非常有前途。對於缺乏出身門路的普通百姓來,軍隊是一個很好的上升通道。

興漢軍中對於軍官的培養和晉升是有嚴格標準的,目前執行的也非常到位,對於有能力的人來,在這樣公平的環境下,肯定是有機會脫穎而出的。目前興漢軍中的大多數中下級軍官都是從普通民眾出身的士兵中提拔的,分布的也非常廣泛,論資排輩的情況很少在興漢軍中發生。

即使是最開始跟隨魯若麟的那幫老兄弟,實在不堪造就的也有幾個人,早早就被魯若麟安排出了軍隊,在工廠裏謀份輕鬆的差事,將位置讓給了更有能力的後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