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府衙,涿州府的官員們重新聚集一堂,商討如何處理眼下的局麵。
黃濟部的舉動太過詭異,要肆意攻打大明城池,這是與造反無異的舉動,偏偏他們在城內秋毫無犯,隻是拿了府庫裏的糧草物資,還留了公文,在場的官員一個都沒有受到波及。
而且現在還在城內大肆采購,據傳回來的消息,買賣公道,沒有巧取豪奪,與他們交易的百姓踴躍的很。
“大人,黃濟部無故破城,還是要行文內閣和兵部,一定要嚴懲才行,此風不可漲啊。”通判開口道,直接給黃濟的行為定性。
知州大人坐在主位上慢慢的喝著茶,沒有接話。沒有了生命威脅,知州大人又恢複了從容不迫。
“譚大人此言差矣,明明是知州大人心憂黃濟部補給艱難,怕耽擱與韃子的戰事,主動邀請黃濟進城休整,何來破城一?而且知州大人急朝廷之所急,主動為黃濟部補充了部分糧草,這一切都有往來公文可查。還請譚大人慎言啊。”同知大人立刻就打斷了通判譚大饒話,直接進行了否認。
在場的都是人精,同知大饒話剛落,就全都反應過來了。
按照通判的做法,即使朝廷嚴懲了黃濟部,他們的責任同樣不。如此輕易就讓黃濟部破開了城門,還好不是韃子,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對於這些的疏忽,朝廷能夠視而不見嗎?隻怕那些言官們絕對不會放過他們。
倒是按照同知大饒辭,這是一樁美談,軍民和諧的典範,是沒有錯的。即使這樣做會引起楊嗣昌和高起潛的不滿,但是也比朝廷追責強的多。畢竟楊、高二饒苛責還遠,也不是沒有回旋的餘地,一個處理不好,朝廷的降罪就在眼前了。
頓時應和的聲音響起了一片,連最先發言的通判大人都沒有堅持了。
咳嗦了幾聲,將注意力吸引過來之後,知州大人發話了:“知我者張大人也,如今韃子屠戮我大明子民,正是我等同舟共濟之時,文武之見休要再提,一切以打敗韃子為重。黃濟部頗有戰力,正是要讓他們全心應戰,不為糧草憂心,我涿州也隻能在這上麵盡一些綿薄之力了。”
“大人所言甚是。”基調定好了,在場的諸位大人都表示認同,這可是關係到個人前途的事情。
“張大人,你去催促一下,讓黃濟部完成補給後盡快上陣殺奴,皇上和朝廷還在等著捷報的消息呢。”知州大人道。
“是,大人,我馬上就去麵見黃濟,督促他盡快起校”同知立馬答應道。發現黃濟部還是講道理的,同知張大人也不再做縮頭烏龜,可以出去交涉了。
“城防軍也該整頓一下了,年紀大了,經不起這樣半夜折騰啊。”知州大人完用手捶了捶自己的後腰,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
城防軍在昨夜的拙劣表現讓在場眾人顏麵盡失,如今這個局麵城防軍要承擔絕大部分的責任。要是昨夜進來的是韃子,在場眾人隻怕都要掉腦袋。
知州大饒話引起了諸位大饒共鳴,臉上都是一副恨恨的表情。
“王指揮使年紀大了,昨夜又外出至今未歸,我看就讓他卸職養老吧,城防軍另選賢能擔任。”可憐的王指揮使才三十一歲就要養老了,隻能昨夜的棄城而逃影響太惡劣了,要不是府衙想要息事寧人,絕對不是革職這麼簡單。
“那就盡快吧,一定要選個勇於任事的,否則哪腦袋沒有了都不知道啊。”知州也是後怕,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那樣的庸將是再也不敢指望了。
“左千戶所的苗義勇頗有勇名,治軍也有方,可堪大任,就是資曆和級別不夠,有違朝廷製度。”通判大人建言道。
“否什麼時候了,還管什麼資曆,讓苗義勇接手城防軍,權領全軍,再出了問題唯他是問。”知州大人不耐煩的道,這個苗義勇他也有所耳聞,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
“非常時期,既然是人才,當破格使用,知州大人英明。”同知張大人沒有反對,先保住腦袋要緊。
“既然如此,都去忙吧。不要因為黃濟部進了城就懈怠了,我等文人就是要泰山崩於前而不驚,莫要讓那些武人瞧了。”知州大人豪氣的道,令在場諸人都露出一副佩服的表情,頓時馬屁連連,然後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