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旅順韃子俘虜,經過甄別,其中有五百多有過殘害漢民,並且罪行重大的,這些饒下場如何就不用了,腦袋都會成為功勳點,在魯若麟歸順明朝時成為興漢軍的戰功。
還有一千多罪行較輕的,這些人同樣不適合招降,現在對他們的處理意見還沒有下來,暫時服勞役是對他們的臨時安排。
剩下的一千多人才是白握理的工作目標,他需要從中間招降自己的手下。這項工作同樣不輕鬆,責任重大,如果這些降軍今後出現反複,白握理也是要承擔責任的。
這一千多人絕大多數都是普通士兵,軍官很少。韃子軍官能夠保證不殘害漢民的很少,畢竟像白握理這樣主動接受漢化的是非常稀少的。
對於這些滿人俘虜,興漢軍也不是簡單的喊口號或者威逼利誘,我黨曆史上在俘虜轉化上的成效是非常恐怖的,其中的訴苦運動起了重要作用。
對於那些窮苦的士兵來,通過訴苦運動可以發泄心中的鬱悶和怨恨,對造成自身命閱統治階級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國黨士兵都是窮苦人家出身,很容易就引起共鳴,加入到我黨的隊伍。這些底層的韃子士兵日子其實同樣不好過,貧窮的人依然占多數。
雖然這些年韃子通過不斷劫掠大明,獲得了不少的財富和奴隸。但是那些財富更多的是集中在了滿清的統治階級手裏,普通旗丁獲得的好處並不是很多,最多是比大明的普通百姓日子好過一點。
滿清自身的生產能力是非常落後的,很多物資都是緊缺的。即使是糧食,因為長期征戰,也是處於短缺狀態。一旦遇到自然災害,餓死人是常態。對普通旗丁來,家中的奴隸是非常重要的資產,但是遇到災年糧食緊缺的時候,還是有許多奴隸被餓死了。
所以普通旗丁除了要接受旗主征召外出作戰,還要維持家裏的生計。滿清又沒有軍餉這麼一,外出作戰獲得戰利品是這些底層旗丁維持生計、補貼家用的重要來源。
所以不要看滿清每次進攻大明都收獲良多,真正分到底層旗丁身上的少之又少,他們的日子同樣過的很苦。這是任何一個政權都會存在的普遍情況,國家紅利永遠隻會集中在少數精英人群身上,普通百姓最多獲得一些湯湯水水。
當興漢軍的教導隊進入戰俘營,開始訴苦運動的後,效果同樣非常好。同時戰俘營的名字成為過去,這裏以後對外的稱呼是改造營,意喻著用心改造,重新做人。
當第一個韃子俘虜開始哭訴自己的悲慘命運,家人有戰死的、餓死的,自己拚命作戰獲得的繳獲被主子拿走大半。而且物資少之又少,分了一堆無用的銀子。
雖然有銀子和土地,但是賦稅同樣很重,每次出戰還要自備武器和馬匹,家裏的生活依然貧苦。有一年大旱,家裏沒有吃的,好不容易分到的奴隸餓死了,連自己的奶奶為了節省一些糧食留給兒孫都自殺了,實在是慘不忍睹。
著著,這個俘虜的眼淚就止不住了,有相同遭遇的俘虜也在偷偷的抹眼淚。
滿清雖然每次都能繳獲大量的金銀,但是自身又沒有與之匹配的商品生產能力,造成的後果就是通貨膨脹非常嚴重。
在滿清銀子的購買能力比大明低很多,嚴重的時候幾十兩銀子一石糧食都有過。所以生活生產物資在滿清才是最有價值的,銀子的作用反而很低。
山西商人為什麼願意給滿清提供物資,就是因為滿清把這些劫掠來的銀子用來采購時,給出的價格比大明本土高得多。當利潤遠遠超過預期的時候,這些商人願意冒著掉腦袋、當漢奸的風險走私物資就理所當然了。
一旦有人開了頭,後麵的人也紛紛開始訴苦,場麵就會變得非常悲哀和熱烈了。
教導隊的人見局麵打開,就會給這些戰俘講道理,為什麼他們會有如此悲慘的命運。
從滿清的製度,到對他們這些底層旗丁的奴役和剝削,以及在災害時對他們不聞不問,轉嫁損失等,將滿清批判的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