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安寧確實是塊料,加入新軍沒多久就被任命為班長,脫離了大頭兵的範疇。
新軍的骨幹軍官都是從其他部隊抽調過來的,新軍分為兩個獨立旅,每個旅有五千人,比正規旅人數多一些。臨時編號是獨立一旅和獨立二旅,旅長是從二師和三師抽調過來的兩個團長擔任,獨立一旅旅長夏長榮,獨立二旅旅長朱明躍。
從主力師的團長到新兵旅的旅長,官是連升兩級,但是夏長榮和朱明躍心底裏是不太願意的。主力師是人員、裝備配置,那是武裝到了牙齒的。新兵旅有啥,人手一個長矛大刀就不錯了,其他的武器裝備還在濟州島那邊沒運過來呢。
不過軍令如山,再不願意也得過來。何況他們也抱著萬一以後轉正了呢?那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加強旅旅長了,機會還是有的嘛。
抱著這樣的心思,夏長榮和朱明躍對手下的這支部隊格外上心,訓練是一點也沒有打折扣,一切按照興漢軍的標準來。申請武器裝備的報告更是一封接著一封往參謀司送去,一個勁的哭慘。本來就心有委屈,還不讓人家哭幾嗓子嗎?
金大正和樸正煥對於自家出去的娃也沒有氣,不但抽調了一批精兵強將給他們搭架子,更是支援了一批武器裝備,好歹拉起了架勢。
哪怕兄弟部隊也是要講個香火情的,既然從建立之初起,獨一旅和獨二旅就打上二師和三師的深刻烙印,不加強下關係不是傻嗎?再不濟以後合作起來也更加順手不是。
餘安寧現在就是獨一旅一團三營二連一排三班的班長。
獨一旅和獨二旅下轄五個團,其中一個團的團長由旅長兼任。
餘安寧好歹也當過一段時間的隊長,或多或少也曆練了一點,當個班長還是駕輕就熟的。
三班的十個戰士有七個是濟州島和白翎島出來的,其他的三個人是這次遼南戰事解放的漢民。
這也是新軍裏麵的普遍情況,新移民的人數還不多,在新軍裏的比例自然就很低。
其他班都是老移民做班長,他們加入興漢軍時間更長,受到的熏陶和教育更多,對軍隊也更忠誠和認可,最重要的是素質比新移民更高,所以並不是歧視新移民,實在是爭不過。
餘安寧這個班則不然,餘安寧這段時間拚命學習,加上人比較聰明,讀書識字的能力大大提高,在學識上並不比老移民差多少。
也是餘安寧班上沒有那種讀書特別厲害的,否則僅從學識上來講餘安寧就沒有當班長的機會,也算是他運氣好吧。
現在興漢軍對於基層軍官的任免上越來越注重學識的作用,那種不願意學習,或者學習特別差的睜眼瞎正在逐漸被淘汰,這是大的趨勢。
餘安寧特別能吃苦,其實這個年代的人都能吃苦,不吃苦你很難活下去。隻是餘安寧更加吃苦一些,在訓練營一絲不苟,還經常加練,對於紀律條款更是最早背會,背的也最熟練,這些自然被排長看在了眼裏。
而且餘安寧很會來事,對戰友們什麼時候都是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也願意主動幫忙,很快就與戰友們打成了一片。對於排長郭春雷更是主動請教、交流,讓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郭春雷幾次刻意交代給他幾件事情,他都完成的非常不錯,得到了他的認可。
在班長選舉中,郭春雷提了餘安寧和另外一個戰士的名,餘安寧在選舉中順利勝出。
現在對於班長的任命興漢軍采取了上級提名、下級推舉的模式。由排長推舉兩位候選人,戰士們匿名投票選舉班長。這樣即保證了基層的意願,也貫徹了上級的意誌,兩廂適宜。
成功當選班長的餘安寧在自己的軍旅生涯中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追求沈九妹的夢想也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郭春雷是夏長榮的老部下,原來在二師是班長,這次特意抽調過來組建新軍的。
像郭春雷這樣的還有很多,獨一旅和獨二旅的骨架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讓新軍完好的傳承興漢軍的精神和意誌,更快的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