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禦磨殺驢?(1 / 3)

對餘安寧的采訪讓幾位編輯非常滿意,最後選擇餘安寧作為最先的報道對象。

周傑康作為此次宣傳工作的對接人在得到幾位編輯的回複後大喜,限於規定不敢給什麼好處,但是一些幹果吃之類的送了幾大包,並委婉的提出希望文章裏能夠稍微提下獨一旅。

對於這樣的要求幾位編輯倒沒有拒絕,反正是順手的事情,又不會影響整體的宣傳工作。可以預見,隨著遼南的穩定,這裏必將是興漢軍的一個新的熱點,幾位編輯很有可能會長期在這裏工作,與各個部門和單位維持良好的關注是很有必要的。

反正隻是順帶幾句,也沒有違背事實和原則,何樂而不為呢?

餘安寧的事跡登上最新一期的《興漢月刊》,在興漢軍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特別是那些文人們,以前那些遼東的落難漢民在他們眼裏就是個故事,或者是奏折裏不那麼詳細的數據。現在活生生的一個例子擺在眼前,講的又那麼詳細,其中的悲慘都流露在了字裏行間,文人們的那股濟世救民的情懷又被點燃了。

上書都督府的士人開始變多了,不過更多都是誇誇其談,什麼直搗黃龍、救萬民於水火之類的大話,實際的意義並沒有多少。不過這也表明這些士人對興漢軍的認可,至少將興漢軍當做一盤菜了。

對於士饒投效,魯若麟保持著樂觀謹慎的態度。這些人是有著自己的理念和抱負的,能不能夠為興漢軍所用還要看他們的培訓情況。

沒錯,哪怕這些文人們自負上知文下知地理,學富五車,但是治理理念不扭轉過來,魯若麟也是不敢用的。

到一個組織,大到一個政權,統一認識和思想也是至關重要的,否則等著你的就是無休止的內鬥。所以哪怕魯若麟急缺人才,也要經過培訓,合格了才敢用他們,否則就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遼南進入寒冬,魯若麟也回到了濟州島,至少在開春戰事來臨前是不會過去的。他現在需要協調後方,為遼南輸送更多的物資和人員,遼南那邊由王大海坐鎮,相信度過這個冬是沒有問題的。

回到濟州島的魯若麟根本閑不下來,各個部門的頭頭腦腦們輪流前來彙報工作,對一些無法決斷,或者需要多部門配合工作進行請示。哪怕是有辦公廳協助,也花了幾的時間才初步理順了大局。

魯若麟並不是一個專權的人,相反,他對手下非常放權。每個部門都有一定的決策權,除非涉及到比較大的事情,一般魯若麟是不會過問具體事務的,否則累都要累死了。

既然任命了那些部門主官,魯若麟的想法就是要充分信任他們,給他們施展的空間,自己把握好大局就可以。即使有人幹的不好,那也可以隨時換點,隻要大局沒問題,不會影響興漢軍的發展。

“夫君,喝杯茶休息下吧。”李雪晴給魯若麟泡了杯熱茶,順勢走到魯若麟身後給他按起了肩膀。

魯若麟放下手中的筆,舒服的閉上眼睛享受這一刻的放鬆。

“這段時間辛苦你了,我不在島上,很多事情都沒有耽擱,做的很好。”魯若麟輕聲道。

“沒有夫君你在,好多事情妾身都不敢擅自做主,生怕做錯了壞了夫君的基業,還要請夫君莫要怪罪就好。”李雪晴心的道。

雖然興漢軍有很多女性官員,但是李雪晴的位置比較敏感,坐鎮中樞,聯絡各方,傳達魯若麟的各項命令,可以大權在握。

但越是如此,越需要謹慎。特別是魯若麟不在的時候,有一些比較緊急的事情都是李雪晴代為批複的,如果真要較真是有些越權的。

李雪晴本身並不是一個擅權的人,她知道自己的一切都來自於魯若麟,如果魯若麟認為她侵犯了他的權力,從而疏遠自己那就得不償失了。

魯若麟自然知道李雪晴的那點心思,不過他並不擔心。別大局在自己掌握之中,哪怕是最壞的情況,隻要軍隊不亂,任何人都不可能興風作浪。

而軍隊一直是最忠心於魯若麟的,可以從上到下都是魯若麟的忠實粉絲。加上鎮撫司的長期宣傳和洗腦,可以軍隊叛亂的可能性是極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