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滿清這樣一個大量物資需要靠搶的國家來,本來就資源貧乏,自行車都沒有,就不要想什麼汽車了,那些東西至少現在的大清還玩不起。
“賊軍船堅炮利,到底還是錢糧充足。想我大清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降朝鮮、收蒙古、敗明廷,縱橫八方概莫能擔按理我大清應該富有四海才是,而朕卻還要時常為錢糧、財貨發愁。賊軍不過是占據幾個莽荒島,卻奢侈到給士兵配鋼甲,錢糧多到可以修建十餘裏的南關城牆,這其中到底是何緣由?”皇太極發自心底的希望知道興漢軍發財的方法,要是滿清得到了其中的奧妙,入主中原將大有可能。
涉及到這錢財這個大問題,滿人高層都沒有開口,要他們拿刀子砍人他們毫不猶豫,也非常擅長。但是如何理財,可能他們隻擅長兩種,一個是壓榨奴隸,一個就是出去搶。所以個個都猶如老僧坐定,閉口不談。
雖然滿清每次出去作戰都能搶回來不少東西,尤其是去大明京師的幾次劫掠,收獲頗豐,讓滿清上下都吃的肚圓。但是搶來的東西總有用完的時候,不能自己生產或者買到必要的生活和生產物資,始終無法解決根本性問題。
也許滿清的高層從來不用為物資發愁,但是底層百姓的物資緊缺問題始終存在。受限於落後的生產力,滿清想要獲得物資隻能是搶或者買。
搶劫這種事情雖然很賺,但是每次出動都要準備很長時間,調動的人員和物資更是海量,並不能時刻進行,所以滿清還必須去買足夠的物資才能緩解國內的供需壓力。
滿清的身邊朝鮮比他要強一點,但是也有限,能夠上供的物資比較少。蒙古則比滿清更窮,除了牛羊馬匹這些滿清並不缺的東西,並沒有什麼可以買的了。隻有大明才有滿清需要的鹽、鐵、布匹、瓷器、糧食等各種生活和生產物資,但是因為雙方之間的長期戰爭,正常交易已經完全失去了可能。
山西商人因此而進入滿清的視野,成為滿清的重要合作夥伴。
那些晉商通過走私向滿清輸送了大量急缺的物資,隻要是能賺錢,鹽、鐵、糧食等違禁品都是他們走私的對象。有幾次滿清都是通過晉商走私糧食度過了國內的饑荒,可謂是對滿清功勞甚大。這些晉商也通過走私賺取了海量的財富,滿清在關內劫掠的金銀財寶正是通過他們換取到了壯大的本錢。
也就是滿清辛苦搶來的金銀財寶最後其實大部分都流到了晉商們的手裏,以換取物資維持滿清貴族日漸奢侈的生活和國內的統治,滿清朝廷並不是很富有,所以皇太極才會對興漢軍如此有錢而耿耿於懷。
見大家都閉嘴不話,皇太極直接點了範文程的名:“憲鬥,你來看。”
一直站在後麵如同泥胎菩薩的範文程這才走出來答話。
對於一個萬曆四十六年就投降滿清的老牌漢奸,範文程的未來全都係在了滿清的身上,所以他對滿清覺得算的上是忠心耿耿。
皇太極對他也非常看重,任命他為內秘書院大學士,職掌撰寫與外國往來書劄,掌錄各衙門奏疏、辯冤詞狀、皇上敕諭、文武各官敕書並告祭文廟諭、祭文武官員祭文。範文程的世職也進為二等甲喇章京,越來越受皇太極的寵信,皇太極每次商議軍國大事,都要聽取他的意見。
“皇上,賊軍所仰仗者無非是商貿和出產。商貿上因為賊軍占據濟州島,四方海商雲集,不僅有大明江南的大族參與,還有朝鮮、日本,甚至西洋夷人也都前往貿易,賊軍坐地收稅都可以賺的盆滿缽滿。何況賊軍頭領魯若麟頗有生財之術,收攏了大量的流民給他生產貨物。不但紡紗織布,還大肆生產食鹽、鋼鐵、肥皂等緊缺商品,賺取的錢財更是海量。依奴才的估計,賊軍每年的收入起碼有兩百萬兩以上,否則絕對養不起如此多的精銳士兵。”
範文程的話如同石破驚,炸的所有人都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