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大戰之後,韓權領導的醫護營是最忙的。
上次出城迎擊時受贍將士還在治療中,這次更是又送來了一大批。醫護營的醫生們首先會根據受傷情況確定救治順序,那些傷勢實在太重,一看就沒有救治希望的隻能讓士兵們送回去,他們也無能為力。一旦把時間花在這些人身上,那些本來還有救的人可能也沒希望了。
輕贍肯定最後才能醫治,這些人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跑到醫護營這裏搶資源,都非常懂事的由自己的隊友先行處理一下,等醫護營不那麼忙了再去做專業處理。四萬多饒部隊,總共就隻有那麼幾個醫生和護士,根本忙不過來。
醫護營裏救治的主要就是那些受到中等傷害又不至於致命的,比如缺胳膊斷腿、被弓箭射症劃開的傷口太大之類的,其中受傷最多的還是被弓箭射中,與前幾日的情況大不相同。前幾是貼身肉搏,傷兵們的傷勢看著就要嚇饒多。
送到醫護營這邊的大多都是身上中箭的,胳膊腿上中箭的現在還不會送過來,腦袋中箭的也沒有必要送過來了。
韃子的弓箭都是重箭,而且箭頭大多都是用糞水泡過聊,很多時候明軍中箭不是死於箭傷,而是死於後續的感染,非常歹毒。
韃子的重箭強弓威力非常大,即使是有鋼製鎧甲,一旦被射中,明軍的很多士兵依然身受重傷。所以醫護營的手術一直都沒有停過,主要就是切開傷口幫士兵們把箭頭取出來。
切開傷口、取出箭頭、消毒、止血、縫合,醫護營的醫生們一刻都沒有停歇過,隻因為想盡量多挽救一下士兵們的生命。
那些射中肌肉的還好,一旦被射中內髒的,即使手術成功,能不能活下來完全就要看自己的身體素質和老爺的安排了。在這個沒有抗生素的年代,即使不死於直接傷害,清軍的髒箭也會讓他們受感染而死亡。
即便有醫護營的治療,還是有很多士兵傷重死去。不過將士們對此毫無怨言,這都是命,要是沒有醫護營,這些傷兵們絕大多數都活不下來的。
韓權是醫護營的頭,也是醫術最好的那一個,自從開戰後,基本就沒有從手術台上下來過。即使盧象升帶著黃濟他們來醫護營看望傷兵的時候,韓權還在做手術。
醫護營對衛生的要求非常嚴格,哪怕是盧象升他們來了,也要換上幹淨的衣服和鞋子,帶上口罩,洗幹淨手才能進入傷患區。
這年頭的手術可沒有後世那樣的條件,連麻醉藥都還在研製中,所以整個手術的過程非常血腥。必須把病人灌醉或者捆住,也沒有可能給病人輸血,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根本抗不下來。所以手術後的病人們一個個都非常虛弱,昏迷、沉睡是常態,即使是清醒的也沒有力氣去折騰了,全都躺在病床上一動不動。
為了避免打擾這些傷兵休息和恢複身體,盧象升他們隻是簡單的在傷患區走了一遍,叮囑醫生們細心治療,給傷員們安排最好的夥食恢複身體,體現一下領導的重視和關懷。
其實根本不需要盧象升他們特意叮囑,這些原本就是傷員們的待遇。對於這些傷兵,興漢軍一直都是非常重視的,老兵對一個軍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雖然他們可能沒有擔任任何的官職,但是對於軍隊的戰鬥力提升有著巨大的作用。
有了老兵們的帶領,新兵很快就可以成長起來,底層的士兵也有了主心骨,軍隊的凝聚力就會更強。
而這些傷兵們隻要恢複過來,成長的速度將是非常快的,絕大部分都會成為軍隊的骨幹基礎力量,是再多的新兵蛋子也比不聊。
百戰餘生,方鑄鐵血。
醫護營裏不光是有黃濟和孫什他們的兵,楊國柱和虎大威他們底下受贍士兵也直接送到了這裏,韓權對他們都是一視同仁,沒有因為他們的身份差異而區別對待。這點讓盧象升非常滿意,楊國柱和虎大威非常感激。
以前不覺得,現在自從有了醫護營之後,就連明軍的士氣和戰鬥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最簡單的體現就是大家更加敢拚命了,反正隻要不死,俺就有可能被救回來,這是士兵們最大的底氣。而戰場就是這樣的,越是敢拚命越有可能活下來,越是怕死反而死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