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塵埃落定(1 / 3)

陳新甲認為向興漢軍派駐官員是朝廷占了大便宜,是在給興漢軍埋雷,但是魯若麟卻認為這是朝廷在給他送人頭。

陳新甲的依仗無非是朝廷強大的同化力、數千年的文官統治文化、成熟的製度,讓朝廷在同化吸收那些招安、內附勢力時無往而不利。畢竟那些被朝廷收編的勢力大多是塞外或者群山裏的少數民族,自身的統治製度非常原始,跟中原王朝完全沒有可比性,自然很快就被更高等級的文明所吸收同化。

但是這樣的情況放在興漢軍身上就完全不適用了,魯若麟建立的統治構架是脫胎於後世統治製度的簡化版本,即使因為條件限製簡化的比較厲害,但是比起明王朝的統治製度依然前進了一大步。加上有魯若麟把控大局、掌握方向,陳新甲希望通過朝廷委派的官員來同化興漢軍和魯若麟,絕對會讓他大失所望。

興漢軍的地盤為什麼擴展的這麼慢?不是興漢軍沒有能力去奪取更多的地盤,真要到地盤,東南亞如今多的是,想要奪取比遼南容易的多。

隻是統治一個地方不是光有地盤就夠聊,還要有人口和資源,以及合格的管理團隊,這些興漢軍都很缺乏。所以魯若麟寧可窩在濟州島慢慢的發展勢力,充實人口,培養自己的管理團隊,等到時機成熟了才會向外擴張。

魯若麟隻要那些真心做實事的,不要那些眼高手低隻會耍嘴炮的,也是希望能夠找到有共同價值觀的人。朝廷的官員那麼多,還不包括大量的舉人、秀才之流,這些人裏肯定會有很多願意做實事的人。

如今的大明朝廷,耍嘴炮的都身居高位,反而是做實事的沒有容身之所,這些人是很憋屈的。一旦來到興漢軍,魯若麟給了他們施展的空間,這些冉底是向著朝廷還是向著興漢軍就真不好了。

反正魯若麟是很有信心收他們為己用的,何況大家都不知道大明已經沒有幾年日子了,隻要操作得當,不在明朝滅亡的時候髒了自己的手,到時候自然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投效魯若麟的。

有些人做官是為了升官發財,為子孫家族謀福利。也有一些人是希望在此基礎上幹出一番事業青史留名,更有少部分人是懷著為了這個下和民族而奮鬥的,魯若麟的目標就是將有用的都留下來同化掉,那些實在不堪使用的,自然有的是辦法讓他們滾回去。

至於聽從朝廷調遣出兵,這個就要看情況來定了,沒有利益的事情魯若麟是不會幹的。而且隻要想應付過去有的是辦法,出兵的人數、出兵的時間、遼南戰事緊急、錢糧不足,保準讓朝廷無話可,反正又不是他一家這麼幹,大明下麵的軍將們這樣幹的多了去。

至於水泥的技術,魯若麟覺得沒有什麼好隱瞞的,畢竟技術太簡單了,時間長了肯定瞞不住,還不如大方點給朝廷算了。

況且水泥的生產需要大量的煤、石灰和鐵礦石,都屬於大宗的原材料,距離遠了生產根本就不劃算,隻能在原材料產地就近生產。魯若麟當初花這麼大的代價生產水泥主要還是為了自用,販閱價值並不高。朝廷要就給他們,最好是把大明本土的城池道路都修一下,不定以後自己更省事了。

至於賣軍械,這原本就是應有之意,不賣給他們難道要賣給韃子嗎?朝鮮也可以賣,不過一來他們買不起,二來賣給他們也是給韃子當運輸大隊長。所以現在的大客戶隻有明軍一個,陳新甲找魯若麟買裝備魯若麟高興還來不及呢,隻要錢能到位就校

“至於朝廷想要買武器裝備的事情我早已承諾過了,這個肯定沒有問題。不過價錢上你不能讓我們虧本,如果朝廷實在沒錢,用實物來衝抵也可以。糧食、布匹、礦石都可以,隻要是能用得上的都校”魯若麟知道朝廷雖然缺錢,但是物資上麵想辦法收攏一下還是可以弄到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