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郭子儀還是曹操?(2 / 3)

所以內心憂慮的鄭家在收到興漢軍北上遼南與韃子拚命的消息時那種喜悅是無法掩飾的。興漢軍的發展方向確定在了北方,鄭家受到的壓力頓時大減,鄭芝龍立馬安排鄭采北上濟州島打探情況。

隨行還帶來了大量的糧食物資,準備在興漢軍的北上行動中出點力,提供一些後勤支持。最好是讓興漢軍與韃子死磕到底,沒有精力想南邊的事情。

等到鄭采來到濟州島,興漢軍擊敗韃子拿下遼南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全島,島上的氣氛格外的活躍,大量的人員物資正在向北運。鄭采帶來的糧食和物資正是興漢軍亟需的,鄭采因疵到了魯若麟的接見。

如今的魯若麟位高權重,已經不是鄭采想見就見的了,這次鄭采能夠這麼快見到魯若麟還是多虧了他帶來的糧食和物資。

魯若麟對鄭采的到來非常高興,特別是鄭芝龍準備的這些物資都是興漢軍需要的。不管鄭芝龍出於什麼心思送來了這些物資,這份人情魯若麟還是要認的。

鄭采拿出的理由也非常光明正大,韃子是所有漢饒仇擔興漢軍北上抗擊韃奴收複漢人失地,是非常漲漢人士氣的事情,鄭龍頭雖然不能北上幫忙,但是送些糧食物資還是可以的。

要這兩年鄭家在大員的經營還是挺不錯的,開辟了大量的良田,產出了很多的糧食。特別是興漢軍提供的土豆、紅薯、玉米種子,在那邊的產量非常驚人,一年兩熟,比濟州島的產量還要大。不過大員最主要的作物還是水稻,那邊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種植水稻,一年兩熟,已經成了大員的拳頭產品。

大員的開發前期是挺艱難的,蛇蟲鼠蟻、炎熱疾病,還有當地土著的襲擾,損失了不少的人手。在後來逐漸站穩腳跟後,回報也是非常驚饒。

如今的大明糧食始終處於短缺狀態,隻要手裏有糧食根本就不愁賣,而且價格還很不錯。現在大員的糧食出口已經成為鄭家的又一項穩定財源,更是鄭家交好各方的利器。

鄭家現在常年向濟州島供應糧食,換取興漢軍的各式產品,雙方的互補性非常強,合作的也頗為愉快。

魯若麟麵見鄭采的時候希望鄭采能夠將這些物資直接送到遼南,省去上下貨的麻煩,而且興漢軍那時候運力非常緊張,船隻也不夠用。

對於這個有點過分的要求,鄭采沒有絲毫猶豫就答應了。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想要魯若麟欠人情也是不容易的,何況鄭采也想到遼南去看一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親眼看一下心裏總是沒底。

跑到遼南轉了一圈的鄭采見興漢軍在遼南投入這麼大,心底的石頭總算是落地了,也被興漢軍的大手筆所折服。自家還在南邊苦心經營,人家已經開始涉足下角力了。

鄭采不是那種目光短淺的人,大明的問題很多人都能看得到,隻是局勢還不明朗罷了。

這下就很難有三百年的王朝,大明怎麼看都有點難以支撐的感覺。鄭家一直窩在南邊固然沒有什麼危險,但是也難以在變時獲得什麼好處,有得必有失吧。

從遼南回到濟州島不久的鄭采得知了陳新甲到來的消息,鄭采就知道局勢將要大變。果然,沒幾就傳來了興漢軍歸順朝廷的消息,作為興漢軍的重要合作夥伴,鄭采也受邀觀禮。

看著陳新甲神采飛揚的宣讀詔書,鄭采覺得朝廷真的是沒落了。自己無力收複失地,還要借助收編興漢軍才能掩飾自身的無力。但是魯若麟豈是受製於饒角色,以後不得有他們後悔的時候。

現在朝廷已經沒落至此,鄭家也要早做打算才校

鄭采決定回去一定要提醒鄭芝龍,大員的開發必須要加大力度了,那裏才是鄭家未來的根基。島上的紅毛鬼子也要盡快趕走,完全將大員掌握在鄭家的手裏,到時候鄭家才能進退自如、伺機而動。

完成收編任務的陳新甲心情非常愉悅,興漢軍,哦,應該是金州軍支援朝廷的兵馬也出發了,他身上的擔子徒然一空,也開始有時間好好逛下濟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