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命啊!大人饒命啊!”王知縣在被拖出去的時候嚇得屎尿橫流,高聲的不斷求饒。
“我是為了開平數萬百姓啊!”
“魯若麟,你公報私仇不得好死!”
徹底絕望的王成德最後忍不住對魯若麟破口大罵,被架他的士兵一把堵住了嘴。
這讓帶隊的警衛團長很是不滿,到底還是業務不熟練,居然讓他在大庭廣眾之下罵了魯若麟,回頭要好好整頓一下。
文官裏官最大的王成德就這樣被砍了腦袋,士兵們氣憤他辱罵魯若麟,剛出府衙沒多遠就直接下手了,根本沒有花功夫找什麼合適的地點。來回一盞茶的功夫都沒有,王成德的腦袋就被奉到了陳新甲和魯若麟的麵前。
看到連知縣都砍就砍,開平縣的官員們徹底嚇尿了,特別是指揮使龐中凱渾身上下不停的打擺子,褲襠裏都濕了一片。
陳新甲沒有直接砍掉龐中凱的腦袋,並不是他對龐中凱有什麼好感而手下留情,就憑開平中屯衛隻剩下一千多的兵員,殺掉龐中凱一點都不過分。
隻是衛所係統雖然早以崩潰,大家也不怎麼把他們當回事,但是指揮使依然是朝廷在冊的三品武官,陳新甲還沒有權力先斬後奏。
斬殺王成德肯定會給陳新甲帶來不的麻煩,王成德雖然隻是一個七品知縣,但他是進士,哪怕是最墊底的三榜進士。
按照文官們一向自私護短的性格,肯定會給陳新甲扣上心胸狹隘、苛待同僚的帽子。何況陳新甲是舉人出身,學曆低卻身居高位,本來就受人嫉妒和詬病。雖然斬殺王成德有理有據,也在他的權力範圍內,日後仍然免不了被人打上嫉賢妒能的標簽。
大明的文官們就是這樣傲慢,除了自己高貴,對其他人一向鄙視貶低,就連文官內部也要拚學曆、拚資曆分個高下,何況其他人。清談高論是他們的強項,巧取豪奪是他們的特權,就連當官做事都有幕僚、吏員來處理政務,他們的主攻方向則是談論詩詞文章,研究風花雪月,順便還要鄙視那些用心做實事的人。
不過現在是戰時,王成德犯的又是資敵的大罪,陳新甲按照戰時臨機決斷之權將其斬殺,任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知縣因為資敵被斬殺,闔縣的文武官員都被抓進了大牢,城裏的大戶們也坐不住了,要知道他們也是有參與其中的。要是碰到心狠一些的官員,借此將他們抄家滅族一點都不為過。
剛剛出過一筆血的狗大戶們不得不忍痛又捐出了大筆的錢糧給陳新甲,希望能用這些錢糧買回一個平安。
陳新甲和魯若麟都無意將事情擴大化,斬殺王成德主要還是因為他太不長眼,惹惱了魯若麟,否則陳新甲真的不願意行使臨機決斷之權。隻需將他交給有司處理,即使是千刀萬剮也與陳新甲沒有一文錢關係,還不會落下什麼口實。
魯若麟來開平是打仗的,逼陳新甲斬殺王成德隻是為了立威,免得那些朝廷的官員們將金州軍當軟柿子來捏。既然目的已經達到了,也就沒有必要在開平糾纏這些瑣事了,還是嶽托手上俘虜的百姓更重要些。
有便宜不占不是魯若麟的性格,何況那些大戶也談不上有多幹淨,心安理得的收了大戶們的錢糧後,金州軍稍事休整就繼續出發追擊清軍去了,開平的事情自然有陳新甲去操心。
陳新甲是不敢輕易離開金州軍的,隻有和金州軍待在一起他才會感到安全,這種莫名的信賴從他見識到金州軍的實力後就一直磨滅不掉。何況親臨戰事一線,獲勝後請功時可是要加分不少的。
至於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陳新甲相信即使出現萬一,金州軍也不可能被殲滅,自己在安全上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的。
陳新甲快速的委任了臨時管理開平的官員,將開平的問題交給永平知府去處理,大的事情也沒有追擊韃子重要。要是金州軍作戰成功,陳新甲在朝廷的地位也就牢不可破了,其他的事情比起這個來都不值一提。
所以魯若麟前腳沒走多久,後麵陳新甲就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