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微亮,魯若麟和祝化安已經來到了冷口旁邊的山頭,腳下的長城從山脊向兩邊蜿蜒伸展,直到視線的盡頭。
長城這些年因為管理沒有跟上,也沒人進行修繕,已經顯露出殘破的跡象。
自從秦始皇修築長城開始,長城就成了華夏農耕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的然分界線。很多大一統的王朝對長城都多有修繕,其中明朝的力度是最大的。
可惜一味的防守並不能保證國家的安全,即使長城修得再好,軍隊建設不行一樣沒有什麼卵用。
前有韃靼、瓦剌、蒙古,後有女真,破關而入似乎成了草原勢力的家常便飯,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防禦作用並不大,特別是對大股敵軍的入侵幾乎等於不設防。
長城的防禦體係是城牆與駐軍相配合,缺一不可,明軍的一條腿瘸了,長城的作用自然發揮不出來。
後世清朝因為本身就是北方漁獵民族出身,又奉行滿蒙一體的統治政策,基本解決了華夏北方的邊患問題,所以康熙才能有底氣喊出永不修長城的豪言壯語。
魯若麟站在長城的烽火台上,望著遠處的冷口關城,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長城是華夏民族的保護牆,但也是一道枷鎖,圈定了華夏民族的核心領土。興則出長城西出北進,衰則守長城回到基本盤,長城也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見證了諸多王朝的興盛與衰亡。
在魯若麟心裏,長城最好還是作為旅遊景點,將華夏的安全寄托在長城上是非常不靠譜的。華夏的核心區域應該保證絕對的安全,將周圍地區全部納入華夏的統治,建立一個大大的華夏統治圈,這樣才是對華夏本土最好的保護。
這還是魯若麟來到這個時代後第一次來到長城,雖然他前世也去過長城的旅遊景點,但依然為長城的宏偉壯麗所折服。
不過與後世強大的華夏祖國相比,泱泱大明居然要靠一堵薄薄的城牆來保護自己的安全,魯若麟感到非常可憐和可悲,更是可恨。
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魯若麟覺得一定不能讓曆史的悲劇重演,華夏民族不應該被圈定在的故土,外麵還有眾多的土地等著華夏人民去征服。
感慨隻是一時的,眼前的問題還等著魯若麟去解決。
從這裏看向冷口城,確實如祝化安的那樣,整個城市被焚燒殆盡,僅有幾條道路能夠供清軍停留和行走,守城的客觀條件非常差。
看到這樣的情況魯若麟對於攻克冷口城信心更足了。
“化安,這把火放的不錯。”魯若麟心情很好,難得對身邊的祝化安表揚了一句。
“末將當時也是迫不得已,現在還不知道朝廷會怎麼處置呢。”祝化安滿臉期盼的看著魯若麟。
焚城的事情對他來是個大麻煩,但是如果有陳新甲和魯若麟的認可,那就完全不是個事了。
“放心吧,隻要收複冷口追上嶽托,你那點事情算什麼。又沒有燒死自己的百姓,不過是損失一些錢財,一切都是為了抗擊韃子,可以理解的嘛。”魯若麟對於這個膽怕死,但是還有點擔當和聰明的明軍將領印象還可以,至少比逃跑、投降或者無腦送死要強得多。
存地失人,蓉皆失。存人失地,蓉皆存。
不管祝化安出於什麼目的執行了撤離焚城的舉動,但是從結果上來還是很不錯的。
“大人對末將的恩情末將一定銘記在心。”得到魯若麟承諾的祝化安臉上的笑容立刻就綻放開了。
“你是冷口守將,對冷口肯定了如指掌,這冷口城可有什麼弱點?”魯若麟隨口問道。
“弱點?”祝化安想了一下,“南城牆去年因為年久失修,又遭暴雨侵襲,有一段坍塌了,朝廷遲遲沒有撥付錢糧維修,所以末將就派人簡單的用黃土夯築了一下,那段城牆的堅固程度比其他地方要弱不少。”
“簡單的夯築了一下?城牆不都是夯築的嗎?難道還有什麼區別嗎?”這個年代的城牆隻是外麵包磚,裏麵都是用黃體逐層夯築的。講究一些的,外麵的包磚會用糯米汁來澆築,實在不行的話就用石灰砂漿來對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