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魯若麟進京(1 / 3)

望著遠處的京師,魯若麟心中充滿了好奇。

如今的京師被高大的城牆所包圍,如同一頭巨獸盤踞在大地上。

後世繁華的首都已經將自己的都市圈擴展到了七環,成為了一個擁有兩千多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剩如今的京師除了城牆裏麵的部分,外麵都是農田和荒野。

曾經京師城外也有一些鎮和村莊,不過自從韃子開始頻繁入關之後,京師城外的這些聚居區被破壞殆盡,也沒有人敢再待在城外了。

魯若麟大致估算了一些腳下的位置,這裏應該是在三環附近吧,要是在後世一平米起碼要大幾萬,現在則是一片荒廢的農田。

看來再好的地段,沒有足夠的武力保證安全也沒有太大的價值。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沒有足夠的實力震懾敵人,再多的財富也不過是強盜眼中的肥肉而已。

進京之前,山西範家的管事跑到津找到魯若麟,想要與魯若麟合作做生意,被魯若麟以路途遙遠為由拒絕了。其實是魯若麟看不上這些賣國商人,隻是暫時不想撕破臉打草驚蛇罷了。

那個管事還在那裏大肆吹噓魯若麟被言官彈劾,處境艱難,範家可以助一臂之力的時候,朝廷下詔讓魯若麟進京受封的聖旨正好到了津,讓這個範家的管家顏麵全無的落荒而逃了。

範家不會知道,隻要魯若麟手裏握有金州軍這支強軍,又不造反,朝廷是絕對不會把魯若麟怎麼樣的,這就是實力的保障。

到個人,大到國家,沒有實力,都隻會被外人欺負,沒有人會憐憫你的。

魯若麟此次奉命進京是帶著近衛師一起來的,隨行的還有德王一家以及經過篩選的清軍俘虜們。

對於進京是否安全的問題,魯若麟也曾經和參謀司仔細的分析過,得出的結論是隻要魯若麟不自己作死,朝廷是不敢把魯若麟怎麼樣的。

魯若麟不比其他的招安勢力,手底下有錢、有兵、有地盤,從京師到江南,這兩個朝廷絕對的要害之地都在金州軍的攻擊範圍之內,除非朝廷想魚死網破,否則絕對不敢殺害或者扣留魯若麟。

要是金州軍一怒之下和滿清勾結在一起,大明朝廷覆滅都不是沒有可能。

而且朝廷也不是曾經的朝廷了,當年朝廷敢殺招安的汪直,是因為朝廷還有強大的武力和財力做後盾。如今的朝廷風雨飄搖,已經經不起太大的折騰了。

朝廷虛弱到連農民起義軍都要招安,那怕他們挖了崇禎在鳳陽的祖墳,崇禎都要忍下來,實力更強、更可怕的金州軍朝廷是萬萬不敢逼反的。

何況魯若麟這次進京如果全身而退,對於朝廷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至少證明朝廷是真心想要接納招降勢力,並保證他們安全的。

所以魯若麟進京看似冒險,其實安全得很。不過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魯若麟還是帶了近衛師和部分騎兵師官兵一起進京。

金州軍一萬人左右的兵馬,既不會太過於刺激朝廷,又能夠帶來足夠的震懾,正好合適。

金州軍俘虜的三千多清軍俘虜經過了嚴格的甄別和篩選,有近兩千人加入了火鳳營,正在接受洗腦、懲罰性勞動以及嚴格的訓練。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成為魯若麟手中的利劍。

至於剩下的清軍俘虜,魯若麟全部帶到了京城準備交到朝廷手中,是死是活就看朝廷的意思了。

以朝廷的脾氣和秉性,這些俘虜的下場可以預料不會太好,何況崇禎現在正在氣頭上。

不過這些俘虜也是罪有應得,他們基本都是在入關時犯下了嚴重的罪行,都有肆意殺害百姓的行為。

其實清軍幾乎人人都有殺害過大明百姓,隻是這些被送給朝廷的俘虜格外惡劣一些,他們之中有些人甚至以殺害百姓為樂。這樣的人魯若麟是絕對不會留下來的,正好送給朝廷出氣,也算是廢物利用。

德王一家則是因為朝廷最近煩心事太多,一時顧不上他們,以至於滯留津多日,前幾才有宮裏的太監前來迎接他們進京麵聖。

作為第一個曾經失陷落入外敵手中的大明親王,要不是盧象升和黃濟將他換回來,隻怕性命都要保不住。作為苦主,朝廷肯定是要給他一個法的,至少要安撫補償一下,否則下的宗親都不會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