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魯若麟與內廷達成了協議,但是並不是內廷直接把人交到魯若麟手裏,那樣太丟皇家的麵子了。
表麵上是內廷將這些宮女和工匠釋放出去,再由金州軍前去服招募,程序上沒有絲毫的問題,畢竟出宮後那些宮女和工匠來去完全是自由的。
實際情況則是這些人早已知道了自己將來的去處,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好在內廷還沒有徹底不要臉,將宮中庫存的錢財拿了一些出來,每個出去的宮女和工匠都發了一點,算作遣散費,並且告知出去後金州軍會給安家費,並給每個人安排工作。
恐懼源於未知,如果是毫無依靠的走出皇宮,這些長期生活在皇宮裏的人一定會茫然不知所措,完全不能適應外麵的生活。現在有人幫他們安排好了去處,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接受,都能從中感受到一點照顧和依靠。
有時候群體的心理安慰作用是巨大的,如果是單獨的一個人去遼南可能大家會恐懼、害怕,但是一起過去的話身邊都是熟悉的人,安全感會大得多,也就沒有那麼排斥了。
其實很多宮女還是有家饒,隻是長期與家中斷了聯係,早已不清楚家裏的狀況了。在這個交通與通信並不發達的年代,一個女子想要返鄉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這些宮女們隻能茫然和忐忑的接受宮裏的安排前往遼南。
這麼多人去遼南,其中還有很多女人,沒有軍隊保護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這些宮女和工匠們還要等魯若麟完成進京的各項事宜後才能一起走。
對於金州軍與內廷達成的這個替代協議,雙方都非常滿意。
內廷淘汰了一批他認為不再合用的人員,節省了大量的經費。即使將來覺得人手不夠用,還可以重新招收,性價比也比這些老弱更高。
何況通過處置這批淘汰人員,省去了需要獎賞給金州軍的大量錢財,可謂一舉多得。
魯若麟也沒有覺得自己吃了虧,錢財金州軍還是比較充足的,至少比朝廷要充裕和寬鬆得多。
不過人才和人口的短缺一直是金州軍的短板,雖然這次沒有拿到錢財上的獎賞,但是獲得的人口在魯若麟看來,價值上是遠遠超出那些銀子的。
錢沒有了可以再去賺,但是這樣獲得高端人口的機會卻不常有,所以魯若麟對這次的交換非常滿意,甚至願意倒貼錢將那些工匠們的家人一起弄到遼南去。
當然這種事情肯定是不能對外的,到時候朝廷公布的賞賜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一切按照規矩來。不過私底下如何完成賞賜就不用外人知道了,反正自覺沒有吃虧的魯若麟是不會去抱怨的,反而會大讚一聲朝廷真是敞亮。
搞定了魯若麟,這次封賞的大頭就落實了,朝廷的壓力就會很多,剩下的就可以應付過來了,這其中最大的一塊就是津軍沈誌祥。
沈誌祥這次也進京來接受封賞了,不過為了避嫌刻意沒有與魯若麟同校
沈誌祥這次大概率也是會封爵的,畢竟在大明軍隊裏,津軍的戰績還是非常亮眼的。
當然,這也與魯若麟將開平大捷的功勞大部分算在沈誌祥頭上有很大的關係。
比起金州軍這個新近歸附的,至少津軍算得上根正苗紅,也要聽話得多。在明軍戰績一片灰暗的情況下,津軍完全就是鶴立雞群,自然要大賞特賞。
如果金州軍是整個大明的遮羞布,那麼津軍就是朝廷的遮羞布。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突出津軍都不為過。
不但沈誌祥會被封爵,甚至獻俘儀式上都會走在金州軍的前麵,朝廷要的就是樹立一個榜樣,希望其他的軍隊也能立起來,不讓金州軍這個外來戶一枝獨秀。
送走了兩位王公公,魯若麟出門前去拜訪了陳新甲和楊嗣昌。
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這兩位又是朝中大佬,沒道理還要主動去請魯若麟,這點自覺魯若麟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