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若麟這番話還真沒有什麼裝腔作勢、虛假的成分在裏麵。
雖然魯若麟有主宰華夏大陸的想法,但是自身實力還相差甚遠,這個時候他需要時間積蓄力量。
再壞的秩序也比沒有秩序強,在魯若麟的實力沒有達到可以取明廷而代之之前,維持朝廷的統治對魯若麟是有利的。
無論是滿清還是流寇,他們的發展壯大對大明而言破壞實在太嚴重,而且還會造成大規模的人口死亡,這就與魯若麟的想法嚴重的背道而馳了。
世界那麼大,把這些人弄出去殖民難道不好嗎?所以現在幫朝廷就是在幫自己,何況金州軍也不需要付出太多成本,反而可以從中獲得收益。
“興漢能夠如此想老夫甚慰。不過你幫朝廷收稅真的一點好處都沒有嗎?”楊嗣昌還是有點不太敢相信,到了他這個年紀和地位,已經很難相信不求回報的付出了。
“要對金州軍一點好處都沒有肯定是不可能的。那些商人們習慣了偷稅漏稅,這很不好。我們必須扭轉這個風氣,逼著他們養成交稅的習慣。”
“壞習慣是會傳染的,金州軍好不容易建立了人人納稅的製度,那些商人們迫於我的壓力不得不遵從。現在不是歸順了朝廷嗎?我不想讓那些商人們以為他們又可以享受特權了,所以現在不但金州軍的稅他們要繳,朝廷的稅我也要收。別整想著不交稅的美事,經商就要交稅,這是經地義的事情。”
“再了,他們賺了那麼多的錢,拿出一些來回報朝廷不是應該的嗎?整想著偷稅漏稅,卻也不想想朝廷沒錢的話,怎麼消滅流寇和韃子去保護他們?非要等到屠刀落到脖子上時再後悔嗎?”
魯若麟對於有錢人不交稅是深惡痛絕,因為這往往意味著一個國家走向毀滅的開始。
明朝為什麼崩潰的這麼快,還不是越沒錢越收稅,越收稅叛亂越多,惡性循環之下,老百姓不造反才怪。
想要給朝廷續命,為自己爭取發展的時間,朝廷就必須有收入來源。
一旦朝廷習慣了從魯若麟這裏獲得大筆的稅金來維持國家的運轉,就會對魯若麟形成越來越強烈的依賴。可以魯若麟交給朝廷的稅金越多,朝廷就越離不開魯若麟。
財政權力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權力,它是國家維持自身運轉和發展的根本。沒有錢,皇帝的話都不好使。有錢的話,你的話比皇帝的都好使。就是這麼現實。
當然,想要達到這個目標魯若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這並不妨礙魯若麟開始布局。反正收的都是那些權貴們的稅,魯若麟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櫻
魯若麟的觀點讓楊嗣昌大為讚同,朝廷為什麼這麼艱難,可能是各種原因造成的疊加,但是從根本上來還是因為沒錢了,稅收體製出了大問題。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權貴們都不交稅。
這些人以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口比例占據了大明帝國百分之七八十的財富,還不用交稅,百姓的負擔之重可想而知。百姓們到現在才造反真的隻能:華夏的老百姓們太善良了。
朝堂之中其實有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人有勇氣去改變它,因為整個帝國的官僚階層幾乎都是這種體製下的既得利益者,改革就是在革他們的命。
當他們認為你是想要他們的命時,你的下場就可想而知了。
所有想要從體製內進行改革和突破已經不可能了,唯有像魯若麟這樣的獨立勢力才有可能在一開始堵住這個漏洞,並執行下去。
想到這裏楊嗣昌對魯若麟是滿滿的羨慕,哪個心懷抱負的人不想自己當家做主、乾坤獨斷?隻是楊嗣昌這輩子都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了。
“你這樣就不怕那些商人們怨恨你,不和你做生意了嗎?”楊嗣昌好奇的問道。
“江南工商發達、物產豐富,僅憑大明這個市場根本無法消化他們的商品。想要賺錢,隻能把東西往海外賣。而現在大明有能力將這些商品賣往海外的,南邊是鄭芝龍,北邊就是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