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師爺和賀師爺剛到旅順,看到的和聽到的隻是一鱗半爪都對金州軍動心了,那些送過來的官吏如果都是按照金州軍的要求選擇的,肯定都是在朝廷不怎麼得誌的,到時候會心向哪邊還真不好。
“東翁,要是朝廷送過來的官員都是按照金州軍的標準選的,最後能不能成為你的助力可就兩了。”賀師爺提醒道。
“本官明白。隻是平遼伯對此非常堅持,朝廷可能也不會明白金州軍對那些官吏的吸引力,搞不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聞陽楚現在也非常擔心。
“東翁還是盡快去信楊閣老,讓他有個準備才好。”餘師爺建議道。
“確實應該如此。”聞陽楚點點頭,然後話鋒一轉:“你們也準備一下吧,到金州軍那邊培訓一下,盡快通過考核,謀一個出身吧。”
餘師爺和賀師爺連忙起身:“我等深受大人大恩,怎可行此忘恩負義之事,還請東翁收回此議。”
“你們多慮了,即使參加了金州軍的培訓和考核你們一樣可以在我身邊做事,而且更加名正言順。”聞陽楚揮揮手向下壓了壓,示意兩人不要激動,先坐下。
在餘師爺和賀師爺坐下後,聞陽楚繼續道:“你們也跟隨我多年了,以前是因為朝廷規矩所限,無法給你們一個好的前程。現在既然有了這個機會,自然要抓住。”
“我知道兩位都是有大才的,隻是時運不濟才不能一展所長,相信通過金州軍的考核對兩位是易如反掌。”
“我以後想要在金州軍立足,沒有信得過的幫手是萬萬不行的。等你們通過了考核,我再將你們調回來,想來崔知府不會為難我的。”
聽了聞陽楚的理由,餘師爺和賀師爺這才放下心來,忍著心中的開心起身回答道:“謝東翁成全。”
第二一早沈曲就來到了聞陽楚的住處,看聞陽楚有什麼需要他幫忙的。
聞陽楚請沈曲坐下,向他詢問起了一些金州軍的情況。
“沈大人,這次安置移民,本官手底下有多少人可以調用?”聞陽楚知道移民數量眾多,想要安置下來絕對不容易,就是不知道崔永建分了多少人給他。
“負責安置工作的官員有一百多人,還不包括可以調用的軍隊。安照目前的情況,參謀部授權我們可以調用一個旅,三千多饒士兵幫忙安置移民。”沈曲回答道。
“這麼多?”聞陽楚大吃一驚,緊接著問道:“這遼南知府底下有多少官員啊?”
“大概有兩千人左右,而且每都在增加。”沈曲也不知道具體的數目,因為每都有官員從濟州島調過來。
“區區一個遼南府,用得到這麼多人嗎?”聞陽楚表示非常不理解。
對於這種認知上的差異沈曲早有預料,因為金州軍與大明的治理模式完全不一樣。
“這並不多,反而遠遠不夠。大人初到金州軍,認為奇怪很正常。聽大人也是做過知縣的,朝廷管理一縣之地大概需要多少官員?”沈曲問道。
“有官身的不過幾人,加上二三十饒吏員,還有幾十饒衙役隊伍,以及數量不等的兵丁,總數也不過百吧。”聞陽楚如實的回答道。
“應該還會有不少的幫閑吧?”沈曲也是門清。
“那都是衙役和捕快們找的,不能算作衙門裏的人。”聞陽楚是堅決不會承認幫閑也是衙門裏的饒,連那些吏和衙役他都看不上,何況是幫希
“大缺初做知縣時應該不是很愉快吧?那些吏和衙役肯定沒有少給大人找麻煩。”沈曲笑著道。
聞陽楚見沈曲不是像在嘲諷自己,最後陰著臉點點頭。
大明的地方主官都是外地人,任職幾年就會離去。反而是那些吏和衙役們,基本都是在當地紮根了幾十上百年的,可謂根深蒂固。而且其中有很多都是當地大族豪紳家的利益代言人,論在當地的能量,即使是縣太爺也比不過。
當初聞陽楚為了拿回屬於知縣的權利,和那些吏以及衙役鬥爭了好久,其過程之艱辛,現在想起來都感覺辛酸。最後還是雙方各讓一步,才安安穩穩的結束了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