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比起監察司在暗處執法,獨立督察可以光明正大的行走在百姓之間,類似於一個流動法庭一樣,為百姓增加一個上訴的渠道,而不至於上告無門、鋌而走險。
“金州軍內的所有人?”趙族長有些古怪的笑了笑,接著問道:“是否包括平遼伯自己,還有你的親人?”
魯若麟一愣,沒想到趙族長第一槍就打到了自己頭上,不過隨即哈哈大笑:“當然包括,我還求之不得呢。如今願意對我真話的人越來越少,搞得我都有點高處不甚寒了,趙公若是大公無私,指正我的錯誤,我將感激不盡。”
“希望平遼伯記住你今的話。”趙族長滿意的點點頭,“既然如此,這個獨立督察老夫接了。”
“如此有勞趙公了。”魯若麟連忙起身給趙族長行了一禮。
一旁的郭族長麵帶擔憂的看著趙族長,並沒有露出什麼高心神情。
趙族長名叫康順,字德忠,雄縣人氏,是多年前的舉人,與郭族長家是世交。
趙康順學識不差,隻是運氣不太好,一直沒有中進士。又因為生性剛正不阿,與官場格格不入,便早早絕了做官的心思,一心在家做學問,當個田舍翁。
趙康順這樣的性格是很難在官場生存下來的,特別是明末這個非常腐敗的官場環境。遇到英明的君主還好,至少不用擔心性命之憂。要是遇到暴虐的,搞不好全家都要陪葬。
哪怕是千古名君李世民和魏征這樣的曆史名臣,結局都不太美好,何況是一個不太熟悉的魯若麟。
郭族長很是為趙康順的未來擔憂。
不過趙康順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根本不會思考今後的事情,隻有滿心的歡喜。
看到郭族長對老友的關切,魯若麟笑著對他道:“郭公可否有興趣也擔任獨立督察?”
“老夫沒有德忠那麼剛直,怕是無法勝任。”郭族長搖搖頭拒絕道。
“做督察並不一定要為人剛直,隻要做事認真,心懷正義者都可以做。”魯若麟勸道。
“多謝平遼伯看重,老夫慎重考慮一下吧。”郭族長不好再拒絕,委婉的道。
魯若麟也不以為意,笑著道:“隻要郭公有意,這個督察的位置隨時為您留著。”
“老朽何德何能,實在是愧不敢當啊。”郭族長裝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看著都有點假。
“郭公對遼南可滿意?”魯若麟見郭族長不願鬆口,就換了個話題。
“雖然現在還有些荒蕪,但是前途無量,可為一方樂土。”郭族長來到遼南之後,看了很多,也聽了很多,覺得要是沒有韃子的威脅,遼南的發展前景無限廣闊,比時常受到韃子劫掠的京畿強多了。
“那郭族長可願意留下來為遼南的發展盡一點心力?”魯若麟笑著問道。
這個文安郭氏的族長郭懷仁,在流民中有很高的聲望,自身能力也不錯,如果讓他留下來,對穩定流民有很大的好處,所以魯若麟一直在爭取。
“按照金州軍的政策,每戶隻能分二十畝田是否不可更改?”郭懷仁神情嚴肅的問道。
周圍的那些大族長們也頓時緊張起來,想來他們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
“糾正一下郭公的法,不是分給他們二十畝,隻是賒借的,這些田是要他們耕作幾年之後用糧食來換的。不過,每戶賒借的上限確實隻有二十畝,除了因為獎賞或者撫恤可以獲得更多田畝之外,不得再購進土地。”
“當然隨著官職的不同,獲得獎勵的次數變多,能夠擁有的土地也會適量增加。但是一戶人家最多隻能擁有兩百畝土地,這是上限,不能突破。”
魯若麟笑容親切的回答道,但是立場沒有一絲鬆動。
“不能通融一二嗎?”郭懷仁皺著眉頭問道。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是原則問題。想來大家也知道,大明如今大量流民造反,根本原因就是那些流民沒有土地耕種,養活不了自己。所以金州軍不想那些百姓造反的話,必須限製土地購買,避免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裏。”魯若麟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