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總會除了自身造血之外,向外界募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資金來源渠道。畢竟慈善真要用心做起來是非常花錢的,錢自然是越多越好。
不過募捐這個事情也是很有學問的,最好是雙方兩廂情願,否則很容易操作成逼捐,那樣的話傳出去就非常不好聽了。
以李雪晴現在的身份和地位,想要舉行募捐還是非常容易的,隻是偶爾用用還行,用多了容易掉價,也會讓別人看低了。
這個時候張光瑤的身份就能夠形成很好的互補了,畢竟英國公府在大明北方權貴和商人中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偶爾由她來組織一下募捐,也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光瑤見過夫人。”張光瑤對李雪晴行了一禮,畢竟李雪晴現在的身份是伯爵夫人,並不比她這個公爵千金差。
李雪晴將張光瑤扶起,麵帶微笑的道:“我比你癡長幾歲,就托個大,叫你妹妹了。妹妹能夠來幫我,實在是令我非常開心,我這身上的擔子也要輕得多了。”
張光瑤連忙謙虛的道:“姐姐千萬不要這麼,妹我什麼都不懂,不給姐姐添麻煩就好。”
“有什麼麻煩的,咱們這事簡單,花錢就行,再也沒有比這容易的事情了。就是平時要到外麵跑,會稍微辛苦一點。”李雪晴笑著道。
“妹不怕吃苦,而且做善事是積福的事情,旁人求還求不來呢。”張光瑤善解人意,給李雪晴戴了個高帽子。
“你能夠這樣想最好。其實是讓你來做文書,那不過是對外麵的詞,豈能委屈了妹妹這個人才,以後你就和我一起在外麵行善積德,露露臉就好了。”李雪晴肯定不能真把張光瑤當文書使,即使張光瑤願意,那也是大大的浪費。
“一切聽姐姐安排。”張光瑤隻是想體驗下金州軍女官們的生活,獲得一些自由,並不是非要做文書的工作。在案牘上勞心費力也不是張光瑤喜歡的,她更喜歡在外麵接觸一些新鮮事物。
對於張光瑤和李雪晴一起做慈善,英國公府的老管家還是非常滿意的。這樣的事情傳出去也是非常有麵子,不但不會被人瞧不起,反而會高看一眼,非常適合張光瑤的身份。
為此,老管家還代表英國公府給慈善總會捐了一些錢糧,以示支持。
以往不食人間煙火的張光瑤通過與李雪晴一起做慈善,了解到了很多社會的陰暗一麵,以及平民百姓的痛苦,對她的思想造成了非常大衝擊。
她從來沒有想過人會活成這樣,這麼的困苦。道聽途與親眼見到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這還是在金州軍有救助的情況下,很難想象那些無依無靠的人會是什麼樣的處境。
外表剛強,其實內心非常柔弱的張光瑤經常被那些慘狀刺激得淚水漣漣,更加覺得做慈善是一份非常偉大的事情。
有了動力之後,張光瑤開始主動出擊,那些京中勳貴的管家們頓時遭了殃。
每家都被張光瑤找上門去“勸捐”,不捐的話也不發脾氣,就是賴著不走,讓那些管家們都是無可奈何,隻能或多或少給一些。
畢竟張光瑤身份特殊,又打著金州軍的旗號,大家都要賣一些麵子。
有了切實的成績,張光瑤的幹勁更足了,對慈善事業也更加上心了。每次從那些被救助者身上收獲的感激都會讓她異常的滿足,這也是她持續下去的動力。
這樣大規模的行善很快就讓慈善總會在遼南聲名鵲起,引來了很多的關注,連帶著李雪晴的名聲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很多窮苦百姓甚至以“李觀音”來稱呼李雪晴,李雪晴的口碑正在逐漸發酵,隻要持續做下去,聲望隻會越來越高。
就連張光瑤也得了個“女菩薩”的雅號,讓她樂得找不到北。
正在金州軍這邊建設、開荒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滿清也沒有幹坐著。
雖然入關大軍非常疲勞不宜馬上出征,但是他們的回歸大大增強了滿清核心地帶的防禦力量。因此皇太極將原來的留守部隊抽調出來,派往遼南。
此次清軍領兵的是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統兵兩萬直撲複州。
清軍並不是準備以這兩萬人來攻打遼南,這些人想要攻下有金州軍駐守的遼南無異於癡人夢。阿濟格統帥的這兩萬人不過是清軍的前鋒部隊,是為後續大軍打前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