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館的建設必須馬上複工,並且還要添加人手。因為此次的交易將在那裏進行,以後也是金州軍的一處重要貿易場所。”譚明仲也不含糊,馬上提出了要求。
“這個好辦,我馬上給他們下令,上海縣的所有工匠都到商館去上工。”宋同知相信麵對即將到來的內廷,那些上海大族們絕對會乖乖的聽話。
“商館和碼頭的麵積還是太,不符合今後發展的需求,金州軍需要商館和碼頭周邊的土地做開發。”譚明仲隻提了土地的事情,對錢的事情卻隻字未提。
宋同知心裏有數,知道這些土地是譚明仲要求的賠償,便默默的點零頭表示明白。
談完了那些上海大族們的事情,兩饒話題開始轉向即將在上海開設的金州軍貿易場所,其實這才是宋同知來見譚明仲的真正理由,畢竟這裏麵涉及到大量的金錢往來。
鬆江府作為大明南方有數的富裕地區,商業、手工業、農業都很發達,特別是紡織業更是在大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鬆江布更是享譽海內外。
大量的商品產出就需要市場來進行消化,否則生產的再多、產品再好也沒有用。大明內部的市場受各種影響,並不能很好的消化掉鬆江的產品,向海外銷售就成為唯一的選擇。
但是海禁政策的存在,嚴重的阻礙了這些商品的對外銷售,隻有那些豪門望族可以通過走私對外銷售商品,渠道和利潤自然都掌控在他們手裏。
正是因為壟斷了對外銷售的渠道,所以大明真正反對開海的就是這幫江南大族,他們想一直掌控這個對外渠道。
直到金州軍崛起,將整個北華夏海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裏,這些江南大族們再想對外銷售商品就隻能通過金州軍,或者南邊的鄭家了。
但是鄭家的開價一般很低,而且他們的主要采購方向在福建、廣東一帶,非常默契的沒有插手南直隸一帶。
在這種情況下,江南的貨物隻能賣給金州軍,或者到濟州島賣給那些海外商人。
好在金州軍並沒有依仗自己的獨占權力而肆意壓低江南商饒利潤空間,反而為江南的商人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金州軍的貿易政策是非常開放的,隻要遵守金州軍的規矩,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進來。以往那些被豪門大族掌控的渠道,現在一些稍有實力的商人們也都可以參與進來了,大大的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從這點上來看,其實金州軍已經從某種程度上打破了朝廷的海禁政策,至少在金州軍的強壓下,南方的商船到濟州島已經不會受到江南水師的圍追堵截了。
朝廷的水師也就能欺負一下那些中商船,真正的戰鬥力其實堪憂。在金州軍私底下照會,並給予一定的好處之後,這些水師基本上已經不怎麼對出海的船隻進行攔截了。
曾經有一個衛所的水師不聽金州軍的勸告,頻頻攔截前往濟州島的商船,結果就是沒多久這個衛所受到了“海盜”襲擊,所有船隻都被擊沉。所幸的是海盜沒有上岸,人員損失不大。
這個事情傳開後,再也沒有人敢不理會金州軍的警告了。金州軍與大明的海上往來這才開始繁榮起來。
失去攔截走私船隻的利益後,那些大明水師並沒有因此而沒落,反而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加滋潤了。隻因為他們在金州軍的指導下轉變思路,開始發展物流運輸,迅速的賺到了大量的錢財。
這些水師有其他勢力所沒有的巨大優勢,那就是他們有大量的船隻。在朝廷監管形同虛設的情況下,將這些船隻用作給商人們運輸貨物,生意簡直不要太好,而且很多時候是一船難求。
原本對於更新船隻無動於衷的大明水師們,最近那是動力十足,頻頻向朝廷申請更新、增添船隻,隻為能夠更好的賺錢。
可惜朝廷現在窮得叮當響,自然沒有錢財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大概也知道這個情況,咬著牙自己掏腰包對船隻進行修整,或者建造新的船隻投入到物流這個大有錢途的行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