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成敗皆由嘴說(1 / 3)

“你們這是要讓整個江南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嗎?”陳子龍看完之後厲聲喝問道。

柳如是不為所動,淡淡的道:“話本裏的事情可有誇大其詞、憑空捏造?”

陳子龍頓時無語,他的性格決定了不會在如此明顯的問題上謊。

“你們這是不準備給大明士紳們活路啊。”陳子龍長歎一聲。

柳如是譏笑道:“你們又何曾給那些百姓們活路,但凡你們收斂一些,我們再怎麼鼓動有用嗎?”

“積重難返、欲壑難填,明知道是自取滅亡之路,但是又有幾個人能保持初心,讓利於民?”陳子龍苦笑道。

大明的現狀非常危險,那些精英人士不是不知道,隻是在個人和家族的利益麵前,麵對唾手可得的肥肉,又有幾個人能把持得住?

到底不過是心存僥幸罷了,覺得大的事情也有個高的人頂著,應該輪不到自己頭上。隻有當局勢徹底崩壞時,他們就會明白,當雪崩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所以大明必須要改變,而且不是改,要大動。”柳如是不像陳子龍那麼悲觀,畢竟她在金州軍看到了一線希望。

“改?怎麼改?誰來改?”陳子龍一臉悲壯:“張太嶽倒是改了,結果怎麼樣?死後連家族都沒有保住啊。”

在皇權社會,推行變法和改革的幾乎都沒有落得好下場。最有名的三個人,商鞅,被五馬分屍;王安石,幾千年來褒貶不一、爭論不斷;張居正,為大明續命幾十年,死後被挖墳抄家。

有這些例子在,沒有大毅力和大勇氣,誰敢變法?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得過且過罷了。

到這裏,柳如是為自己身處金州軍而感到慶幸。

因為金州軍獨立於朝廷的體係,可以完全不受朝廷的控製和製約,也沒有朝廷那些與生俱來的弊病,反而可以輕裝上陣,快步前校加上有魯若麟這樣一個胸懷廣闊、雄才大略的領導人,前景反而比朝廷要更好一些。

“既然大明已經病入膏肓,那就另起爐灶,從外邊做起,反而不容易受到那些陳規陋習的影響。我們金州軍就是最好的例子,沒有了那些權貴和貪官們的縛束,兵強馬壯、百姓安康,不過短短幾年就達到了。”柳如是驕傲的道。

“想當初大明立國之時,不也一樣的欣欣向榮。隻是時間長了,權貴們的勢力越來越龐大,也越來越貪婪;吏治同樣越來越敗壞,貪汙腐敗橫校為國為民的少,自私自利的多。”陳子龍對王朝興衰的研究比較多,自然知道王朝更替就是從吏治敗壞開始的。

“既然朝廷已經沒有希望,陳兄何不到金州軍一展所長?以陳兄的才華,我家伯爺一定會重用你的。”柳如是試探著看能不能改變陳子龍的想法。

陳子龍搖搖頭:“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除非朝廷下命令,否則我是絕不會前往金州軍效力的。”

在陳子龍他們這些正牌文人們眼裏,金州軍不過是一個軍閥或者節度使之類的勢力,朝廷接納金州軍不過是權宜之計,並沒有得到朝廷和官員們的信任。投靠金州軍的事情隻有那些看不到前途的文人才做得出來,像陳子龍這樣的進士是絕對不會投靠金州軍的,那和背叛朝廷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這就是大義名分的重要作用。

“人各有誌,妹也不強求。要是有一陳兄想來金州軍,我們隨時歡迎。”柳如是也不失望,本來就沒有報什麼希望,來日方長吧。

“以後再吧。這個劇本你也應該知道,一旦演出就會造成江南的動蕩,所以還請你們一定要慎重。”陳子龍敷衍著回答了柳如是,又將話題轉回到了《多收了三五鬥》上。

“金州軍也想保持江南的穩定,與江南一起發展。不到萬不得已,我們是不會讓江南亂起來的。畢竟江南是朝廷的根本,要是江南亂了,大明也差不多要完了。”柳如是隻是向陳子龍展示一下金州軍的實力,並不是真的想要江南亂套,那也不符合金州軍的利益。

“你們能明白就好。”陳子龍長舒了一口氣,慶幸金州軍還保持著理智,否則局勢真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