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吳三桂他們的則是鋼刀,吹毛斷發、簡單實用的那種。這些鋼刀在設計上經過不斷的優化,非常適合劈砍。裝飾上更講究冷酷和實用,非常對武將們的胃口,令吳三桂他們愛不釋手。
這樣一把刀劍價值不菲,隻有比較尊貴的客人才能獲得,一般的人花錢也買不到,讓洪承疇他們非常有麵子。
參觀完鋼鐵廠,洪承疇他們還參觀了剛剛投產的旅順水泥廠。
水泥這種東西在戰爭中的作用有多大,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特別是遼東這種四戰之地,對於城牆以及工事的要求非常高,水泥的重要性就更加不用多了。
水泥的配方金州軍已經交給了朝廷,朝廷已經著手在一些重要區域建設水泥廠,滿足當地的軍事需求,遼東就是優先規劃的重點區域。
其實水泥的配方在有心饒琢磨下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隻是想要燒製出合格的水泥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罷了。而且想要規模化生產,組織和協調能力同樣非常關鍵。當然,如果不講究效率,用人堆也可以堆出產量來。
大明的朝廷其實就是一個篩子,四處漏風,金州軍交給朝廷的水泥配方和初級工藝,沒多久就出現在了那些權貴們的案頭,甚至連皇太極那裏都有一份。
對於這個工程神器,大家都知道前景遠大,是個非常賺錢的好買賣。不光軍事上用得到,修路、修堤、修橋,甚至是蓋房子全都好使,根本就不愁賣,願意投資水泥廠的人實在太多了。
哪怕你實力有限建不了大型的水泥廠,按照配方和工藝建一個的也是可以的,靈活多變得很。
魯若麟並不怕別人生產水泥,反正那玩意也不怎麼賺錢。因為工藝簡單,對原材料的產地要求比較高,根本無法成為金州軍的技術型產品,還不如交給其他人去做。甚至可以的話,魯若麟願意花錢從他們手上購買,從而節省出自己的人力和資源空間。
魯若麟巴不得其他人開設水泥廠,生產水泥然後去修橋、修路,到時候金州軍接管起來反而會更加的方便。所以金州軍對其他技術產品管控嚴格,唯獨對水泥放得非常開。
洪承疇也準備在遼東建立水泥廠,朝廷給予了他開設的技術和權利,但就是沒有給開廠用的錢,所以洪承疇的建廠進度可以用龜速來形容。為了能盡快用上水泥,洪承疇準備向魯若麟化緣,誰讓魯若麟是出了名的有錢呢。
金州軍的水泥廠周圍有士兵把守,管控得非常的嚴密。之所以這麼做不是因為水泥廠像鋼鐵廠一樣有多大的機密,而是因為這裏的工人不能脫離管控。
水泥生產對工饒危害有多嚴重現在的人不了解,魯若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水泥廠的一線工人極少有普通百姓,絕大多數都是重型罪犯、頑固不化的俘虜。這些人在金州軍的監管下強製勞動,以此來度過自己的刑期。
即便如此,金州軍還是為這些罪犯和俘虜配備了在這個時代看來比較完善的防護措施——口罩。之所以配備口罩也不完全是出於仁慈,更多的是希望這些人活得更長一些,可以生產更多的水泥。
為了打消這些饒抵抗情緒,金州軍不但付給他們薪水,在夥食方麵還給予了足夠的照顧。而且表現得好的話,還會減刑,所以這些饒勞動積極性並不差。
甚至有些俘虜還愛上了水泥廠的生活,這裏不但可以吃飽穿暖,而且還有薪水可以拿。除了不能出廠活動,生活條件比滿清和朝鮮強太多了。
至於塵肺病,沒有人會給他們講,他們即使知道了也不會在意。在人命如草芥的年代,饑餓與貧窮比慢性病更加的可怕。
真的,這樣的待遇也就隻有金州軍有,放別的地方是絕對不可能的。普通百姓都沒有人權的時代,想要像金州軍這樣“善待”罪犯和俘虜,簡直就是方夜譚。
魯若麟和洪承疇一行並沒有深入到水泥生產的一線,而是在外圍看了看,了解了一下水泥生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