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戰鬥開始(1 / 3)

張靜睿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他們的到來對明軍和金州軍的士氣影響還是很大的。

遼西來的明軍對於張靜睿他們來南關與自己一起作戰很是驚訝,要知道這些勳貴二代們在軍隊裏的口碑其實並不咋滴。搶功勞這些勳貴子弟從來不落人後,真到了上陣殺敵的時候卻看不到他們的影子。

所以這些明軍對於張靜睿他們持懷疑的態度,畢竟這些勳貴們有劣跡在先。不過看在他們有勇氣麵對韃子的份上,他們還是願意給機會看一看情況的。

特別是張靜睿他們經過金州軍幾個月的訓練,一身的臭毛病少了不少,對士兵們也有了更多的理解,與士兵們相處起來也非常融洽,這給明軍士兵留下了比較好的印象。

金州軍的士兵們則是看熱鬧的成分更多一些,畢竟公爺親自上戰場還是很有話題度的。特別是朱君峻這個曾經被當眾打棍子的公爺,如今也痛改前非跑到南關來殺敵,這讓金州軍的士兵們對他們有了一些認同。

對於驃騎營的使用,魯若麟也費了一些腦筋。

將他們單獨成營派上戰場肯定是不行的,上陣殺敵的話死傷太大無法交代;不上陣的話也違背了張靜睿他們求戰的意願,反而有刷功勞的嫌疑,適得其反。

最後魯若麟將驃騎營打散,派給各個中下級作戰單位當副手。這樣既滿足了他們上戰場的需求,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傷亡,除非這些勳貴子弟們運氣太背。

至於張靜睿和朱君峻這兩個公爺,魯若麟還是給予了特殊的照顧,一個帶在身邊做參謀,一個派到艦隊護衛南關側翼。

這兩個位置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非常安全。如果在這樣的情況張靜睿和朱君峻還會發生意外的話,那就隻能他們太倒黴了。

張靜睿對於做魯若麟的參謀還是有一些別扭的。他來南關還真準備上戰場的,畢竟當初的海口已經誇出去了。不過魯若麟才不會讓他去一線部隊,要是一不心被一發炮彈擊中了,魯若麟找誰理去?還是帶在身邊更合適一些。

好在張靜睿也不是一根筋,也明白待在魯若麟身邊好處多多,還能趁機偷學一些魯若麟的指揮技巧。要不是他的特殊身份,無論如何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

朱君峻對於去艦隊也沒有什麼意見,明眼人都知道滿清根本就沒有海上力量。朱君峻是在艦隊護衛南關側翼,其實再也沒有比金州軍的艦隊更安全的地方了。

張靜睿和朱君峻可以有特殊照顧,但是其他人就沒有這個待遇了。

其實如果按照金州軍的製度,張靜睿和朱君峻都不會被區別對待,在這一點上金州軍內部執行的還是比較認真的。

隻不過為了大局著想,魯若麟不得不為他們二人破例。好在張靜睿和朱君峻並不是真正的金州軍士兵,也不算違反金州軍的製度。

這也從側麵明,隻要價值足夠高,規矩就是用來被打破的。也不知道時間久了金州軍會不會也變成明軍這樣?看來後續還要加強製度上麵的監督執校

洪承疇對於張靜睿他們能夠在此時來參戰是相當的欣賞,不管他們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僅憑他們身為勳貴子弟甘願上陣殺敵就值得大書特書。為此他特意上書朝廷,將張靜睿他們好好的誇獎了一番。

像這種為朝廷長臉的事情當然受到了大家的讚揚,此刻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都將張靜睿他們的行為視作忠君愛國的最好體現,用此事好好的吹捧了崇禎一番,令崇禎也是大為開懷。

在這樣的氛圍下,隻要金州軍不是戰敗,張靜睿他們最後肯定會受到朝廷的封賞,要的就是這個榜樣效果。

雖然朝廷一直在收拾多爾袞入侵京師後留下的爛攤子,但是對於清軍與金州軍的戰事也格外的關注,畢竟雙方的戰事與朝廷息息相關。

對於滿清大軍南下進攻遼南,朝廷從上到下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態。口頭上大家高呼著一定要給金州軍更多的支援,實際上一萬遼西兵馬馳援金州軍已經是朝廷所能夠容忍的最大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