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退兵(1 / 3)

對於掌握絕對製海權的魯若麟來說,讓龐大的海軍當戰場的旁觀者是種巨大的浪費,所以早就有渡海作戰的打算。

隻是當時滿清的大軍剛到,心氣還高得很,攜帶的物資也還充足,偷襲後方說不定反而會激起清軍的凶性,所以金州軍的海軍一直沒有出動。

現在清軍銳氣盡失,人困馬乏,後方隻要有一點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清軍的動蕩,甚至導致清軍直接退兵。

所以魯若麟在清軍的這波攻勢結束後,說要給清軍一點顏色看看,就是要在清軍的後方偷襲。

這次偷襲的主力是金州軍的騎兵師,在南關他們沒有作戰的機會,用在後方偷襲正好合適。金州軍的偷襲不以攻占清軍城池為目標,那樣的話損失太大,也沒有多少意義。

金州軍的主要作戰目標就是襲擊清軍的運輸補給線,並破壞清軍的經濟基礎——農莊。

登陸作戰在後世都是一個比較高端的作戰行動,更不用說如今了。沒有一個強大的體係做支撐,是完成不了登陸作戰的。

特別是這種深入敵人後方的登陸作戰,對軍隊後勤支持體係的要求非常嚴格,真不是一般人可以玩得轉的。

為了這次登陸作戰,前期金州軍的海軍們光是偵查行動就花了差不多十幾天,不但要勘察安全的線路,還要尋找合適的登陸地點,以及製定出合理的計劃為後續作戰提供物資支持。萬一戰事不利,還要負責支援和接應,總之海軍這次的任務負擔也是不輕的。

這次騎兵師出動了兩個旅近八千騎兵,為了組織這次行動,海軍大小戰艦出動了近百艘,才堪堪將騎兵師的人馬裝備,以及隨身攜帶的物資補給一次性投送到蓋州附近。

清軍對沿海的防禦重視程度是嚴重不足的,加上金州軍一路北上都是在外海航行,遠離了陸地,選擇的登陸地點又比較偏僻,導致騎兵師上岸後清軍幾乎毫無察覺。

這次行動騎兵師的師長王德川親自帶隊,在南關因為不能出擊,所以騎兵師並沒有什麼用武之地,早就將王德川憋瘋了,好不容易魯若麟批準了渡海作戰的計劃,王德川自然迫不及待的領兵出來了。

騎兵師登陸的地方離蓋州城並不遠,此時的蓋州由皇太極的心腹大將索尼把守,駐軍五千,是清軍重要的後勤轉運基地。

雖然草原民族的軍隊對後勤的依賴要遠小於農耕民族,但是此時的清軍已經不能算是一支純粹的騎兵部隊了。清軍不但有大量的步兵,還有炮兵和火槍兵,這些兵種都是極端依賴後勤補給的。

如果是其他地方,清軍還可以想辦法就地補給,但是從盛京到南關一線都是滿清自己的地盤,而且南關附近已經被金州軍洗劫了一遍,所有的補給都需要從盛京和遼陽運往前線,所以這條補給線對清軍非常重要。

騎兵師登陸後的第一次行動就全殲了一支清軍的運糧小隊,繳獲了全部的物資。

王德川的野心可不是一支小小的運糧隊可以滿足的,他將目光盯上了蓋州城。

通過審訊俘虜獲得詳細的情報之後,一名火鳳營的士兵偽裝成逃脫的士兵向蓋州城求援,謊稱遇到了小股明軍的襲擊需要增援。

雖然索尼對於在蓋州附近出現明軍感到非常詫異,但是軍情緊急,還是派出了一千援軍。在他看來,這些明軍可能是金州軍的小股滲透部隊,一千人馬足以應付了。

這些清軍自然被引進了騎兵師的埋伏圈,最後隻有少數清軍逃脫了,其餘全部被殲。

在戰鬥開始後不久,火鳳營的士兵偽裝成清軍,準備詐取城門,但是被索尼識破了,未能成功。加上逃回去的幾個清軍帶回去的情報,讓索尼知道了蓋州附近有大量金州軍的人馬。

索尼生來謹慎,在派出援軍之後,總感覺有哪裏不對。後來仔細回憶,發現那名回來求援的士兵身上有太多疑點,立馬提高了警惕,並親自上城牆把守城門,沒有他的許可,任何人都不能開城門。

正是因為索尼的這份謹慎,使得他識破了火鳳營的詐城,避免了蓋州被金州軍輕取。

當索尼知道大批金州軍出現在蓋州城附近時,就知道派出去的援軍凶多吉少了,立馬將剩餘的士兵都派上了城牆,嚴防死守。並且將蓋州城裏的滿人青壯全都組織了起來,使得兵力很快就達到了近一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