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風雲再起(1 / 3)

時間一晃來到了崇禎十四年,距離金州軍與清軍的大戰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金州軍周邊的局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一年多的時間裏金州軍並沒有盲目的擴張,而是養精蓄銳,抓緊時間發展自身的實力。

全力發展的金州軍成果是非常驚人的。

這一年多裏,得益於中原農民起義軍暴起,有更多的百姓因為戰亂流離失所。為了應付日益頻繁的戰事,朝廷隻能不斷的加稅來保證軍費開支,結果就是更多的百姓破產,加入到了流民或者起義軍的行列。

這個時候金州軍不趁機吸納人口更待何時,通過各種正規的、不正規的渠道,金州軍一年多的時間裏硬是增加了約二百多萬的人口。

現在金州軍治下的百姓全部加起來已經將近四百萬了,而且增長的趨勢根本就停不下來。

在這期間,為了妥善安置這些到來的百姓,金州軍幾乎使出了全力,根本沒有精力向外擴張。

金州軍治下的三個重要居住地,濟州島、遼南、長生島基本已經沒有多餘的土地來安置百姓了。甚至遼南附近一些大的島嶼也開始安排人前往居住,留給金州軍的空間已經不是很多了。

但是想要魯若麟停止接納人口是不可能的。

人口就是財富,就是實力,土地不夠可以去開拓,人口卻不能憑空變出來,當然是越多越好。

蟄伏了一年多的金州軍已經穩定住了內部,是時候向外展示自己的獠牙了。

滿清也沒有閑著,在這場爭霸天下的遊戲中,不進則死,它也在拚命增強自己的實力。

滿清作為一個強盜政權,靠自身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隻有搶劫別人才能壯大自己。放眼周邊可以供他劫掠的對象並不多,隻有朝鮮、大明和蒙古,以及近在咫尺的金州軍。

隻是在明知無法擊敗金州軍的情況下,清軍想要發展壯大隻能另謀出路。這個時候,作為滿清附庸國的朝鮮自然就倒了血黴。

滿清對於朝鮮的索取一日比一日酷烈,完全不在乎朝鮮的死活,引起了朝鮮君臣的強烈不滿,甚至滿清對朝鮮的控製都有些失控的苗頭。為此,皇太極派阿濟格率大軍駐紮朝鮮漢城,強勢鎮壓並加緊收刮,使得朝鮮上下一片淒風苦雨。

不堪剝削的朝鮮派人密會魯若麟,希望魯若麟能夠派兵拯救朝鮮,為此朝鮮甚至願意將平安道的土地割讓給金州軍。

朝鮮的平安道是清軍進出朝鮮的必經之路,朝鮮將平安道割讓給金州軍並沒有安什麼好心,完全是希望金州軍能夠替朝鮮擋住北方滿清的侵襲。

魯若麟思慮再三拒絕了朝鮮的提議。

並不是魯若麟嫌棄平安道的土地,而是金州軍現在還沒有做好出擊滅掉滿清的準備,冒然出兵朝鮮反而打斷了金州軍自己的節奏。

在魯若麟的計劃中,朝鮮也是重要的一環,是要納入統治版圖的,最好是清軍將朝鮮禍害得再厲害一些,到時候朝鮮百姓才會更加歡迎金州軍這個解放者。

除了壓榨朝鮮,皇太極還打起來關寧軍和蒙古的主意。

東蒙古是滿清重要的盟友,滿清也不敢逼迫太甚。但是西蒙古和漠北蒙古就不一樣了,他們還沒有完全臣服滿清,所以皇太極將目光轉向了他們。

皇太極命令多爾袞帶領兩萬滿洲鐵騎,配合東蒙古諸部,開始瘋狂的攻擊西蒙古和漠北蒙古。

滿洲鐵騎雖然與金州軍作戰時非常憋屈,不能把金州軍怎麼樣。但是在麵對散兵遊勇一般的蒙古部落,滿洲鐵騎大殺四方、所向無敵,為滿清俘獲了大量的人口牲畜,並將草原的對外貿易牢牢的掌握在了滿清手裏。

有朝鮮和蒙古輸血,滿清當初在南關的損失完全彌補回來了,而且比以前還要強大和富庶,皇太極的聲望再次攀上了高峰,清軍的士氣也完全恢複過來。

不過皇太極明白,這樣的情況並不能持久。朝鮮已經被壓榨到極致,不可能收割太多了。蒙古草原上的人口牲畜有限,不可能持續劫掠,起碼最近幾年是不能做指望了。所以滿清想要繼續壯大實力,隻能從明軍身上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