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兵臨漢城(1 / 3)

“臨江,你認為是活得有尊嚴或者延續族群血脈重要還是死守自己的族群身份重要?”魯若麟突然發聲問道。

金大正和樸正煥有些莫名其妙的看著魯若麟,怎麼突然換了話題呢?不是在說朝鮮的事嗎?

崔永建則是心中一凜,知道終於談到核心的問題了。

沉默片刻,崔永建嚴肅的說道:“下官認為同樣重要。”

魯若麟點點頭,“族群身份的主要特征就是語言和文字,在這一點上朝鮮隻有語言和華夏不同,其他的其實差別並不大。朝鮮向來以小中華自居,難道徹底融入華夏不好嗎?”

“華夏雖好,不過融入之後哪裏還會有我朝鮮之民。”崔永建哀歎道。

“若是他們加入華夏之後可以吃飽穿暖,不用被奴役、被肆意殺害呢?”魯若麟反問道。

崔永建沉默了。

在權貴統治階級來看,當然是保持民族特性的好。這樣的話麵對強大的外族勢力,他們可以通過自己人的特性繼續實施統治。

但是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呢?也許什麼都沒有生存重要。

向往美好生活是人之常情,看看那些來到金州軍的朝鮮人和日本人,他們可有不舍?可有不甘?

既然在自己的國家過得豬狗不如,為什麼不試著去換一個活法呢?

“臨江,你應該明白,華夏不以血脈分華夷,入華夏者則華夏之,出華夏者則蠻夷之。即使金州軍統治朝鮮,隻要入我華夏,我必一視同仁。華夏廣闊,並非隻有漢人,依然有眾多的異族人。隻要認華夏為主,華夏可允其保留衣冠,並帶給他們安定的生活,並非一定要將其完全吞噬。”魯若麟解釋道。

“即使都督不強行易服易俗,但是華夏強而朝鮮弱,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百年之後,還能有多少朝鮮之民呢。”崔永建長歎一聲。

不得不說崔永建的目光確實長遠,華夏的民族融合有時候並不是強迫的,而是各民族自己的選擇,怪隻能怪華夏文化太強大、太有吸引力了。

“百年之後是什麼情形我們誰也說不好,這個問題留待以後再說吧。但是現實的問題是朝鮮如今的狀況對我們是不利的,要是繼續任由那些走狗們統治朝鮮,他們會源源不斷的向韃子提供物資和兵員,所以我們必須將他們消滅。”

“不過鑒於朝鮮的特殊性,我決定派你們其中一個去朝鮮作戰,而且帶過去的軍隊也會盡量多配備朝鮮士兵。你們原本就是朝鮮人,更容易被本土勢力接受,更容易打開局麵。”魯若麟對金大正和樸正煥說道。

金大正和樸正煥聽了非常糾結。

衣錦還鄉自然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事情,隻是金州軍與韃子的決戰就在眼前,去了朝鮮就會失去與韃子交戰的機會,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金州軍現在處於快速的擴張期,戰功是非常重要的晉升依據。很明顯,與朝鮮作戰和與韃子作戰,戰功的含金量是絕對不一樣的。

當然,去朝鮮作戰也有好處,作為一個獨立的戰區,自主權上肯定會大很多。

見金大正和樸正煥還在那裏糾結,魯若麟也沒有催促,而是將視線轉向了崔永建。

“臨江,軍隊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想要將朝鮮的局勢穩定下來,建立新的統治秩序是必不可少的。我的意見是由你負責地方治理,在朝鮮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組織,你意下如何?當然,在這方麵我也會給你足夠的權力。”

魯若麟的這個提議馬上讓崔永建眼睛一亮,什麼對朝鮮未來的擔憂全都化為烏有,就是這麼現實。

崔永建就是因為不滿朝鮮的現狀才投奔魯若麟的,要是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對朝鮮進行改造,無疑對崔永建有非常大的誘惑。

“我需要將金州軍內的朝鮮族官員帶走。”崔永建馬上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一個好漢三個幫,要是沒有可以信賴的部下,想在朝鮮打開局麵無疑非常困難。

“可以給你一半。另外我可以給你臨時征辟官員的權力,級別不高於科長,一旦局勢穩定,這些人要重新到施政學院進行培訓,合格之後才能轉正。”魯若麟點點頭,給了崔永建這項重要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