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我沈世魁終於又回來了!(1 / 3)

皇太極對洪承疇的威脅還是起了作用,或者說洪承疇本來就抵擋不住收複遼東這個巨大功勞的誘惑,關寧軍最終還是出兵了,以極快的速度“收複”了廣寧地區,獲得了豐盛的戰果。

其實這些地方的清軍基本上已經退的差不多了,關寧軍的進攻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輕鬆得很。

在朝中大臣的暗示之下,洪承疇暗中支援了清軍一些武器和糧草,希望他們能夠與金州軍拚殺得更激烈一些。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曾經的生死仇敵在金州軍的強大威脅之下,已經有了和解甚至合作的跡象。隻是金州軍名義上還是朝廷的部隊,即使有些小動作也隻能在私下裏進行,朝廷也是要麵子的。

魯若麟對朝廷同樣看得很透徹,也不信任他們,所以才會讓左路軍出擊,目的就是切斷滿清與關寧軍的聯係。

說起來魯若麟還是朝廷的臣子,金州軍也是朝廷名下的軍隊,但是金州軍北伐滿清的事情朝廷連屁都沒有放一個。雖然魯若麟按照慣例通報了金州軍的行動,朝廷既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好像這個事情不存在一樣。

其實朝廷現在對於金州軍的恐懼更甚於滿清,短短幾年時間,金州軍就從幾萬人發展到了現在的二十多萬,甚至到如今已經具備了滅亡滿清的實力。

更有甚者,金州軍的發展蒸蒸日上,對普通百姓和有誌之士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與戰亂不斷的大明本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初朝廷接受金州軍無非是想借助金州軍的力量抗衡滿清,讓自己有時間可以恢複元氣。結果是抗衡滿清的目的確實達到了,自從金州軍在遼南立足之後,滿清再也沒有南下給大明造成什麼威脅了。

但是原本想要借此恢複元氣的朝廷卻因為農民起義深陷另一個泥潭,非但沒有改善局麵,反而讓形勢更加惡化了。就這樣,朝廷當初希望緩口氣再收拾滿清和金州軍的設想自然就落空了。

眼看著金州軍一步步壯大,崇禎和朝中大臣的焦慮也愈發嚴重,更加不敢撕破臉。其實現在朝廷沒有大規模調關寧軍入關內平叛,並不僅僅是在防備滿清,同時也是在防備金州軍。

對於金州軍北伐,朝廷的心態是複雜的。

一方麵朝廷對為禍已久的滿清痛恨不已,自然希望這個野蠻政權消失掉。但是如果完成這一壯舉的不是朝廷自己,而是另外一個不受控製的新興勢力,對朝廷來說同樣不是一件好事情。

現在朝廷裏有不少人認為朝廷應該坐山觀虎鬥,讓金州軍和滿清鬥得兩敗俱傷,再由朝廷來漁翁得利。

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幾年前,以為這樣幾十萬人的大戰雙方死傷肯定不少。特別是金州軍和清軍都不是弱旅,這樣的碰撞在他們想來肯定是非常激烈的。

清軍在這個時候向朝廷示好,並主動讓出占有的土地,在朝廷看來豈有不吃下去的道理。至於清軍索要的糧食和武器,朝廷暗示洪承疇提供一些,讓雙方打得更激烈點,完美的詮釋了漁翁這個角色。

這個時候在朝廷眼裏,沒有什麼民族大義、滿漢之分,有的隻是權謀和利益。

洪承疇“收複”廣寧在朝廷的宣傳中自然是非常重大的勝利,至於金州軍的戰績則是一筆帶過。

朝廷現在的處境非常不好,中原大地被李自成占領,南方還有張獻忠肆掠,各地也是叛亂不斷,可謂焦頭爛耳。這個時候朝廷急需一些好消息來重振士氣,洪承疇收複大片土地的事情自然就值得大書特書了。

洪承疇雖然和滿清有了默契,但是他不傻,在出兵占領廣寧地區之後,並沒有揮師東進,謹慎的與金州軍保持著距離。

通過這些年與金州軍的交往,洪承疇深知金州軍的實力,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與金州軍交惡的。何況公開與韃子聯手攻打金州軍,絕對是會遺臭萬年的,打死洪承疇也不會這麼幹。

金州軍的進展非常快,很快就將戰線推到了蓋州。越過蓋州就會進入滿清的核心地域,所以皇太極並沒有輕易的放棄蓋州,而是在蓋州囤積了六萬重兵,準備在這裏與金州軍大戰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