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軍進展順利,右路軍同樣不甘示弱。孫富貴帶領大軍一路秋風掃落葉一般的打到了鎮江堡,這裏是清軍在遼東的重要據點,還駐紮著清軍為數不多的水軍船隻。
這些船隻都是孔有德和尚可喜他們投金之後帶過去的,經過這幾年的不斷消耗,也沒剩下幾艘了。
其中最大的損耗就是被金州軍擊毀和俘虜,以及清軍水師帶著船隻叛逃金州軍。
金州軍水師在華夏北方海域是絕對的一霸,清軍水師根本不敢在海邊駐紮,一旦出現在海邊那就必然會受到金州軍水師打擊。也隻有鎮江堡這樣深處內陸的港口還能勉強躲過金州軍的打擊,保留下一些小型船隻。
隨著金州軍在遼南立足,並不斷發展壯大,鎮江堡的清軍水師完全成了雞肋,並逐漸被荒廢,唯一的作用就是化身滿清和朝鮮之間的運輸隊。
當孫富貴的大軍水路並進挺進鎮江堡的時候,這裏的清軍並沒有做什麼抵抗,直接向鳳凰城方向逃跑了。
清軍在右路的防禦重點並不在鎮江堡,這裏的地形在麵對其他勢力時或者非常有優勢,但是麵對水師實力強大無比的金州軍,靠近鴨綠江的鎮江堡渾身都是弱點。為了保存實力,清軍直接放棄鎮江堡,將兵力集中在了鳳凰城。
比起鎮江堡,鳳凰城深處山區,更加易守難攻。
清軍也是做的夠絕,臨走前將鎮江堡一把火燒了個幹淨,連那些僅剩的戰艦也沒有放過,擺明了不願意便宜了金州軍。
鎮江堡易手,滿清與朝鮮的聯係就被切斷了。平壤的金世權現在被金州軍兩麵夾擊,開始惶惶不可終日,不知道什麼時候金州軍就會兵臨城下。
不過孫富貴根本沒空搭理平壤的金世權,收拾他是崔永建和金大正的事情。
崔永建和金大正也不想搭理金世權,漢城那邊流民日漸增多,他們安置這些流民都忙不過來,根本沒精力去管金世權。
何況根本不用崔永建和金大正出手,金世權的統治就已經搖搖欲墜了。
北方的朝鮮百姓不斷向南方逃亡,金世權想盡辦法也阻止不了這股逃亡風潮。這還不是最可怕的,隨著滿清的影響力逐漸衰退,作為滿清的傀儡政權,金世權的日子也是王小二過年,一天不如一天了。
大家都知道金世權的平壤政權覆滅是早晚的事情,除了那些沒有退路的鐵杆,其他人都開始與金州軍接觸,主動改換門庭了。
現在金世權的影響力基本隻能局限在平壤周圍,其他地方即使還沒有公開宣布歸順漢城,也已經不再聽金世權的命令了,朝鮮再次一統不過是時間問題。
當阿濟格和嶽托回到海州時,皇太極已經知道了代善戰死的消息。
看著裝著代善骨灰的骨灰盒,皇太極除了有些悲傷,並沒有太激動。
在代善決定前往蓋州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戰死的準備。愛新覺羅家族的子弟並不畏懼死亡,戰死沙場不過是死得其所。唯一讓皇太極沒有想到的是代善會敗的這麼快,皇太極還以為最少能堅守個十天半月的。
“二哥死的英勇,無愧愛新覺羅的姓氏。將二哥的骨灰送回盛京,讓多爾袞風光大葬。”
都這個時候了,皇太極也不太可能為了代善的事情影響戰事,隻能將代善的後事交給多爾袞了。
本來以代善的身份和地位應該有一場盛大的葬禮,隻是誰讓滿清現在風雨飄搖,隻能一切從簡了。
皇太極也沒有什麼心思進行加恩賞賜,滿清要是挺過去了皇太極自然會給代善及其家人補償。要是滿清不能挺過去,那再多的賞賜都是虛的。
顯然大家都知道這個情況,並沒有怪皇太極薄情,連嶽托也知道此時不是爭這些的時候。
“嶽托,你說說為什麼敗的這麼快。”交待完代善的後事,皇太極問起了蓋州的事情。雖然有情報傳回來,但總沒有親曆者講述更直觀。